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作者

罗云香

衡阳市新民中学 421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愈发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育。读写结合作为英语教学的“黄金模式”,能将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无缝衔接,助力学生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而深度学习作为强调高阶思维、知识整合与迁移应用的学习方式,为读写结合教学注入了全新思路 —— 它要求教学不止于“读得懂、写得出”,更要让学生在读写中深度思考、主动探究。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如何优化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1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的高阶学习模式,它强调学习者以主动姿态投入学习,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与整合 —— 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批判性吸收新知识,将其与已有认知体系紧密联结,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应用。这种学习模式聚焦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培育,让学习者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深度学习的价值不可替代。从语言能力提升来看,它能帮助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局限,深入理解词汇的语境含义、语法的灵活用法,实现从“记住”到“会用”的跨越,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综合技能;从思维发展来看,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文本逻辑、探究作者意图,在写作中构建严谨结构、表达独特观点,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为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当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读写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规划

当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学目标常陷入“碎片化”困境。许多教师制定目标时,将阅读与写作目标割裂看待,忽视两者的内在关联与相互促进作用:阅读目标多聚焦于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写作目标则侧重格式规范与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却鲜有针对“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写作深化阅读理解”的综合目标,更缺乏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育规划,导致读写结合流于形式。

2.2 读写教学过程互动性严重不足

教学过程“单向灌输”是读写结合教学的突出问题。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以讲解文本、传授写作技巧为主,学生则被动倾听、机械记录,鲜有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的机会。阅读环节,教师按自己的思路拆解文本,很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者为何这样写”“文本逻辑如何构建”;写作环节,教师直接给出写作框架与范文,学生照搬模仿,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意表达的空间,读写过程沦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

2.3 读写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

教学资源利用“浅尝辄止”,是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的另一短板。多数教师仅依赖教材开展教学,却未深入挖掘教材潜力 ——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写作任务本可相互呼应,但教师常将两者独立处理,无法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同时,教师对课外资源的开发不足,网络上丰富的英语新闻、文学作品、学习平台等优质资源,很少被引入课堂用于拓展读写训练,导致学生的读写视野受限,难以接触到真实、多元的语言素材。

3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3.1 巧用主题引领,搭建读写融合框架

以主题为纽带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为学生搭建清晰的融合框架。高中英语教材涵盖环境保护、文化交流、科技发展等丰富主题,教师可围绕主题设计连贯的读写任务。以“环境保护”主题为例:阅读环节,选取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英文报道,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问题提出 — 原因分析 — 解决方案)、梳理关键观点,积累 “recycl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等主题词汇与论证句式;写作环节,布置“给市长的环保建议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借鉴阅读文本的论证逻辑,运用积累的词汇与句式,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具体建议,实现“从读到写”的自然过渡,让读写形成有机整体。

3.2 强化思维可视化,助力读写深度理解

思维可视化能将抽象思维转化为直观形式,助力学生深化读写理解。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分析议论文时,用导图梳理“论点 — 论据 — 结论”的逻辑关系;解读记叙文时,用导图呈现“时间 — 地点 — 人物 — 事件发展”的脉络,让学生清晰把握文本核心;写作时,鼓励学生先用思维导图规划文章结构(如演讲稿的“开场 — 观点 — 例证 — 结尾”),梳理写作思路与素材,避免写作时逻辑混乱。通过思维可视化,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构建写作框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3 开展项目式学习,推动读写实践创新

项目式学习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场景,能推动学生创新应用。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项目,如“制作英语校园文化宣传册”:项目实施中,学生首先需阅读大量校园文化相关的英文资料(如学校历史介绍、社团活动报道),提取关键信息、学习宣传文本的写作风格;随后,分组完成宣传册创作,用英语撰写校园景点介绍、社团招募文案等内容,过程中需运用阅读积累的语言知识与文本结构。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不仅能提升读写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3.4 借助信息技术,拓展读写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能为读写结合教学拓展广阔空间。教师可利用在线平台(如 BBCLearning English、英语趣配音)为学生推送个性化读写资源:针对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推荐短篇分级读物;针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英文博客写作平台,鼓励其分享观点;同时,利用在线协作工具(如腾讯文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读写活动,如共同完成英文调查报告(分工阅读资料、协作撰写报告),实现实时交流与互助,让读写学习不再受限于课堂,延伸到课后的自主探究中。

结语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深化。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以主题为引领搭建融合框架,用思维可视化助力深度理解,借项目式学习推动实践创新,靠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读写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跨越。未来教学中,教师还需持续反思与优化策略,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学,不断提升读写结合教学质量,为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J]. 何立志 . 新课程评论 ,2024(11)

[2]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索 [J]. 黄来成 ; 刘洁 . 教学月刊·中学版 ( 外语教学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