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循环的绿色养殖技术研究
景战蕾
西安乐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在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养殖模式所带来的水质恶化、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基于生态循环的绿色养殖技术,通过搭建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的系统,既能够增加养殖收益,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该技术在实际推广时,存在建设成本较高、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只有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完善行业规范,才能促进这项技术发展,推动绿色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研究
绿色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在保障人们食物供应和维护粮食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养殖系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绿色养殖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
一、基于生态循环的绿色养殖技术优势
基于生态循环的绿色养殖技术在多个维度展现出突出价值。在生态保护维度,该技术通过构建养殖废弃物循环体系,将养殖过程产生的含氮、磷物质进行转化利用,大幅降低污染物向自然水体的排放,从根源上遏制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实现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经济收益维度同样显著,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饲料损耗,同时改善养殖生物生存环境,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减少药物使用支出。健康生长的水产品品质提升,在市场中具备价格优势,直接增加养殖户收入。在社会价值维度,生态循环养殖产出的水产品安全性和健康度更高,契合消费者对优质食品的需求,保障公众饮食安全。该模式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养殖绿色转型,确保渔业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
二、基于生态循环的绿色养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中面临诸多困境。技术认知层面,养殖户受传统养殖观念束缚,对新技术接受度低,且该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普通养殖户掌握难度大。成本投入方面,建设生态循环养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养殖环境改造,同时还需要面临运营过程中的水质监测、设备维护等持续支出压力,进一步推高养殖成本,使许多养殖户望而却步。
技术体系建设上,针对不同动物所能够适应的养殖环境条件。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总结,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导致养殖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该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
三、基于生态循环的绿色养殖技术发展路径
(一)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绿色养殖作为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在养殖技术方面也正在不断地创新以及提高,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绿色养殖的稳定发展,在不断促进生态循环的基础之上,需要大力推广创新型、实用型的绿色养殖技术,满足绿色养殖的实际需求,提升绿色养殖的质量与产量,让更多养殖户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当下存有不少难题,如水质净化效果欠佳、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养殖动物对环境适应性差等,要想突破这些难题,就需要相关人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高效水质净化技术的研发刻不容缓,水质直接关乎养殖动物的生存与生长,水质差易引发病害,影响养殖效益,所以,要研发能高效去除水体中有害物质、维持良好水体环境的技术,如生物过滤、膜分离等技术,可有效净化水体,实现循环利用。同时,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也不可或缺,养殖过程产生的粪便、残余饲料等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增加养殖成本。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肥料、饲料等可再利用资源,既环保又能降低成本,比如利用厌氧发酵技术把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培育方面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饲料利用率高的养殖动物品种,如耐低氧、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不仅能降低死亡率,还可以减少用药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比如,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水产新品种。信息技术与绿色养殖技术的融合,也是提升养殖效率的重要途径,开发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养殖基地的水体温度、溶解氧、酸碱度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实现精准投喂、精准调控水质,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力成本,例如通过智能设备根据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与水质参数,自动投喂适量饲料。
(二)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即便再先进,若养殖户不会用,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十分关键。首先需要健全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推广网络,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连接着科研成果和养殖户,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影响着技术推广效果,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让他们能准确理解和传播生态循环养殖技术。
在推广方式上也需要多样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系统讲解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组织现场观摩会,让养殖户实地参观示范基地,直观感受新技术带来的效益;技术人员还要深入养殖一线,为养殖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像水质异常处理、病害防治等,增强养殖户对新技术的信心和应用能力。建立示范基地也是有效推广方式。示范基地要展示完整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包括养殖设施建设、品种选择、养殖管理、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让养殖户看到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了解投入产出比,吸引更多养殖户参与。
(三)优化政策支持与保障
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和保障,资金扶持方面,政府需要出台政策,对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技术的养殖户给予贷款贴息、建设补贴等优惠,减轻养殖户在设施设备购置、场地改造等方面的资金压力,对建设生态循环养殖池塘、购置水质净化设备的养殖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提高养殖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资源配置上,政府需要在土地使用、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保障生态循环养殖项目的土地需求,简化审批流程;在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优惠,降低养殖生产成本,为生态循环养殖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加强市场监管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生态循环养殖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养殖投入品使用、养殖过程管理到产品销售,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通过严格监管,提高消费者对生态循环养殖产品的信任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绿色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养殖废水排放和资源过度消耗,让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技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技术研发投入不够,推广方式单一,政策支持也不足,随着研发投入增加、推广体系完善、政策支持加强,这项技术一定能更好地平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晗 . 环保理念下基层畜牧业的发展研究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3,44(3):105-106.
[2] 高凌 . 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策略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3,39(11):62-64.
[3] 欧迎红 .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畜牧养殖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 [J]. 吉林畜牧兽医 ,2022,43(8):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