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徐辉

湖北省潜江市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物探学校 433100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富有指导意义。该模式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认为知识不应孤立存在,而应注重其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在教学设计上,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致力于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为此,教师需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流程,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确保知识能够高效、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尤为关键。它有助于打破传统课时单一教学的局限,将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此外,这种模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在当今教育领域,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正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整体教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一)整体性

大单元整体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以除法运算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将除法运算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而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除法运算相关的知识点被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和内涵,掌握其运算规律和方法。教师不再孤立地教授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或应用题,而是将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

(二)探究性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探究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特点。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除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如“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逐步发现除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在联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每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和目标,同时考虑如何将这些核心概念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相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例如,在教授除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分数、小数等其他数学概念相结合,构建一个关于“数的运算”的完整知识体系。以“除法运算”为例,教师可以从“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本质,即一步步细分计数单位的个数。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通过例题整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除法运算的算法和算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例题:将10 个苹果平均分给5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够很好地体现除法运算的本质。通过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10 个苹果被平均分成了5 份,每份 2 个,从而理解除法运算的结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将除法运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的单价,或者设计一个分配任务的情境,让学生用除法运算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除法运算的算法和算理,还能够将其与其他数学概念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些教学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设计探究性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深化对除法运算等数学概念的理解。以除法运算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除法。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班级有 20 名学生,需要分成 4 个小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应该有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则蕴含了除法运算的核心概念——平均分配。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这 20 名学生中,男生有 12 名,女生有 8 名,那么每个小组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应该如何分配才最合理?”这个问题不仅涉及除法运算,还引入了比例和分配的概念,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解答。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尝试和验证。例如,学生可以先用除法算出每个小组应有的总人数,然后再根据男女生的比例进行分配。或者,学生也可以先算出男女生的平均分配人数,再进行微调以确保每个小组的人数总和不变。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此外,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梯度性。问题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并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衣云.对整体教学视角下的除法运算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 2023(12):53-54.

[2] 丁伟 . 结构化材料 , 让单元整体教学更具生命力——以计数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 小学教学设计, 2023(11):4-6.

[3] 周洁 . 整体观指导下的数学单元教学实践与研究——以”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J]. 数学教学通讯 , 2024(13):69-72.

[4] 牛丛丛 .” 分数除法” 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J]. 新智慧 ,2024(2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