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罗丽慧
洞口县古楼乡中心学校 422300
前言
伴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结合,数字化已然成为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关键要素。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长久以来受到地域条件和资源布局的束缚,教学手段较为传统,学生缺少充分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契机。数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学方法智能化,给农村英语课堂增添了全新的活力。如在线学习平台、语音识别技术、互动教学软件等工具的运用,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个性化学习与互动式教学得以实现。探寻契合农村实际状况的英语教学路径,有利于缩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数字化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价值
(一)弥补资源供给短板,推动英语教育质量均
在数字化背景下,大量丰富的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直接进入农村课堂,内容包含同步教学视频、介绍英美文化的纪录片、交互式的语法课件等。农村初中能够直接引用城市知名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甚至还能对接国际上优质的英语学习平台,从而使农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标准的发音、地道的表达,缩短与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差距。如此,从本质上改善了农村初中英语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给农村学生创造了平等的英语学习机遇,推动英语教育质量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数字化技术凭借其丰富的展现形式以及互动功能,能够对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成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数字化工具能够将英语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见、情境化的内容,例如利用动画展示英语语法规则,运用虚拟情境模拟英语对话场景,让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能够感知和理解。与此同时,语音测评软件、在线互动答题等功能,可以让学生即时获取学习反馈,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改善“不敢开口说、听不懂”的情况,逐渐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形成“兴趣带动学习”的良好循环。
二、数字化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数字化资源供给,适配农村初中英语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着重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依据自身已有的经验,主动去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根基通常较为薄弱,他们的词汇储备不足,语言实际运用的场景也十分有限,而且其生活环境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若直接运用以城市为导向的数字化资源,很容易使得学生由于认知上出现断层而产生学习方面的焦虑。因此,改进数字化资源供应应当把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当作核心,遵循“经验连接”准则,让资源能够和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以及认知程度相适应,助力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搭建起英语知识的体系,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为例,该单元是以食物作为主题进行展开的,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见食物的英语说法以及询问喜好的句型。鉴于农村学生对城市的进口水果(比如猕猴桃、西柚)接触不多,但对本地常见的食材(例如红薯、绿豆、菠菜)更为熟知,可以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数字化资源包。这个资源包里面包含本地菜市场实际拍摄的视频,在视频里商贩使用方言介绍完食材之后,会同时弹出对应的英语单词、音标以及例句(像“This is a sweet potato. It’s good for our health.”);还设有互动式的图片匹配游戏,把教材里的食物图片和农村学生熟悉的田间农作物、农家饭菜图片混合排列,学生点击图片就能够听到英语发音,回答正确之后会出现“Great! You know this food well!”的鼓励动画。与此同时,针对学生在词汇记忆方面存在困难的问题,制作“农村生活场景词汇卡片”数字化工具,把“farm”“field”“orchard”等和农村生活相关的拓展词汇融入进去,每个词汇都搭配上农村的实景图片和简单的英文短句,帮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当中记忆词汇,这样既契合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拓宽了教材内容的应用场景。
(二)设计互动式数字化教学活动,激活英语课堂生态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表明,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投入、自我达成的进程,而课堂生态的关键就在于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意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互动不够充分,时常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情形。数字化工具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通过规划互动型数字化教学活动,能够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营造沉浸式语言运用场景,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以及实践当中提升英语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8“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yet?”为例,此单元围绕文学名著阅读主题展开,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情节并阐述个人看法。农村初中学生对国外名著背景知晓得相对较少,单纯的文本阅读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可规划“虚拟研学——跟着名著游海岛”互动型数字化教学活动,借助 VR 技术再现《金银岛》里的海岛场景,学生佩戴 VR 设备便能“身处”海岛,在探索的过程里触发教材中的关键情节片段(比如“遇见海盗”“发现宝藏”)。片段结束后弹出互动问题(例如“What would you do ifyou met a pirate?”)。学生需要在班级在线协作平台上用英语发表自身的想法,该平台具备实时翻译功能(能把学生输入的简单中文自动转化为英语句子以供参考)以及语音互评功能,学生能够倾听同伴的观点并做出英语反馈(如“Iagree with you. Because...”)。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名著角色配音”活动,从数字化资源库中选取教材对话片段(比如Jim 与Long John Silver 的对话),学生选择角色之后,系统会展示台词并标注出连读、重读等发音要点。学生完成配音后,系统会从发音准确性、语调自然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同时生成班级配音排行榜,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热情,让原本沉闷的阅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筑牢教学实施基础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教师专业能力应当顺应时代教育需求不断更新。在当今时代,数字化教学能力已然成为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由于受到地域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其在数字化工具运用能力、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普遍有所欠缺。因此,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保障数字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实行的基础。要达成此目标,需从技能培训、实践指导等多个层面着手,助力教师把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入英语教学,达成教学能力的更新提升。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 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为例,该单元围绕礼仪文化展开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礼仪差异,并能用英语予以表达。针对农村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工具使用不灵活、与教学目标不契合”等情况,可以开展专项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该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两大部分:其一为数字化工具操作培训,着重阐释“在线思维导图工具”“跨文化视频资源库”的运用方式。比如教导教师如何在在线思维导图工具当中,对教材里的礼仪知识点(例如 greeting etiquette、diningetiquette )进行分类归纳,插入与之对应的图片、视频链接,从而生成直观可视的礼仪知识导图;其二为教学设计实践指导,引导教师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规划“跨文化礼仪对比”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跨文化视频资源库挑选不同国家礼仪的短视频(例如日本鞠躬礼仪、印度合十礼仪),在课堂之上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在线思维导图工具梳理视频里呈现的礼仪差异,接着组织学生在“英语礼仪模拟”线上平台展开角色扮演(比如模拟与外国友人见面的场景),教师通过该平台实时观测学生的表现情况,利用屏幕标注功能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述、礼仪动作给予指导。经由“培训—实践—反馈—再实践”循环模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促使教师能够独立设计出贴合农村学生学习状况的数字化教学活动,夯实教学开展的根基。
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正重新塑造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它不但拓展了教学资源的范围,还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技术助力之下,英语课堂逐渐从单一的讲授形式转变为多元互动的模式,学生获得了更多接触真实语言素材的机会。但技术的引入并不一定直接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际效果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技术应用的能力以及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未来发展需要在技术的普及和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切实达成让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侯晓乐 . 浅谈数字化教学平台在混合式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以学海智通云为例 [J]. 海外英语 ,2021(16):197-198.
[2] 卞昌潍 . 初中英语数字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J]. 中国新通信 ,2021(1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