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人工智能驱动的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构建:以虚拟情境识字教学为例

作者

赵莉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430022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识字教学是启蒙阶段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奠基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往往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有限等问题。沉浸式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人工智能驱动的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构建意义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相对单一,学生易感到枯燥。而人工智能驱动的沉浸式课堂能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设出逼真且极具趣味性的情境。比如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学生可“身临其境”感受山川的壮美、河流的灵动,这种直观体验能极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2 人工智能驱动的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构建面临的挑战

2.1 技术应用成熟度方面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距离完全成熟还有一定距离。在构建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时,常面临技术不稳定的问题。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画面卡顿、延迟甚至死机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堂进度。而且,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性也有待提高,在智能识别学生的发音、书写时,可能会出现误判,导致学生得到错误的反馈,影响学习效果。

2.2 教师技术素养与教学融合方面

人工智能驱动的沉浸式课堂对教师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长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他们可能不熟悉如何操作复杂的教学设备和软件,难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即便掌握了基本操作,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也是一大挑战。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避免技术运用流于形式。

2.3 学生适应能力与身心健康方面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沉浸式课堂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他们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在虚拟情境中,学生容易被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吸引,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且,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可能会使学生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影响他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3 解决对策

3.1 强化技术研发与优化,提升技术稳定性与兼容性

教育部门应联合科技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研发的投入,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针对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的需求,对现有技术进行深度优化。一方面,着重解决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的卡顿、延迟问题,通过升级硬件设备和优化软件算法,提高设备的运行流畅度和稳定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技术故障而中断学习。另一方面,加强不同设备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测试,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促使教学软件能够在各类主流设备上无缝运行。

3.2 开展教师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技术素养与融合能力

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制定系统全面的教师培训计划,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教学设备和软件的基本操作,还应涵盖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邀请技术专家和教育学者进行授课和指导,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掌握相关技能。此外,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在沉浸式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学习引导与心理辅导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在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上的差异,在沉浸式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的方法。对于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拓展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对于适应较慢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辅导,帮助他们逐步熟悉新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和虚拟环境,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4 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向家长宣传人工智能驱动的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的特点和优势,让家长了解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对孩子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家长在家中合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建立家校沟通反馈渠道,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沉浸式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家校的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保障学生在沉浸式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小学语文“沉浸式课堂”构建,以虚拟情境识字教学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实践。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变革,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虚拟情境、增强互动体验、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等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识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初探. 陈娟. 江苏教育研究,2016(35)

[2]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 彭宝珍 . 亚太教育 ,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