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解析 CR400BF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作者

张东晖 杜晓辉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车辆段呼和浩特东动车组运用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一、CR400BF 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机制

1.1 硬件冗余设计,构建多维容错屏障

从硬件层面来看,“关键组件冗余设计、接口冗余配置以及电源冗余方案”共同形成了多层防护体系,极大减少了单点故障出现的概率。拿核心控制单元来说,像列车网络控制单元(TCU)和网关单元(GW),它们采用“1+1”热备冗余架构,主备模块之间数据同步周期小于 1 毫秒,同时凭借“心跳信号”持续检测对端运行状况,一旦主单元遭遇 CPU 失效或者总线通信中断之类的异常情形,备用单元便能在 20 毫秒之内完成无缝切换,切换过程中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WTB 与 MVB 总线皆采取双绞屏蔽结构设计, A/B 线在物理层面独立布设,如此一来就可避免单根线缆由于磨损或者短路等情况造成的通信中断风险。为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总线终端匹配电阻采取冗余配置策略,当主电阻出现故障时,备用电阻会自动接入,从而保持阻抗平衡状态,进而抑制信号辐射干扰现象的发生。

采取双路独立供电体系,其中一路由列车蓄电池供应电力,另一路通过辅助变流器达成电能转换。电源模块融合了“过压、过流、过温”等多种防护手段,并做到两路电源之间无缝切换,在任何一路电源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路电源可以立刻承担全部负载需求,从而保证控制单元和总线设备持续稳定运转。

1.2 软件容错设计,增强数据处理与故障应对能力

软件架构设计时,把“数据校验、故障检测、降级控制”这些机制整合起来形成容错体系,以此提升系统在异常状况下的运行稳定性。总线通信协议采用 CRC32 和奇偶校验结合的双重冗余校验办法,各个数据帧都有校验字段,接收端用特定算法来检查信息是否完整准确。

把故障诊断模块纳入进来,用“规则驱动型诊断算法加历史数据对比”这条路径,来对总线通讯状态、控制单元运行参数以及设备端口状况展开即时监测。此模块可以辨别出超过 120 种常见故障类型,包含总线超时、节点断开或者数据异常之类的情形,并且按照故障的严重程度把它划分成三个级别:针对部分问题(例如某个传感器的数据波动),仅产生日志记录;而遇到一般的故障(如一条 MVB 链路中断),就会自动激活冗余切换机制;在碰到严重故障的时候(像双电源失灵),就启动应急降级模式,保证列车安全停车。

按照不同的故障情形来规划多层次的降级控制方案,以此保证行车安全并最大限度地维持列车的核心功能。当 WTB 总线 A/B 通道同时发生故障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切换到“车辆级独立控制”模式,各个车厢依靠 MVB 总线自行管理设备,然后以不超过 200km/h 的速度驶向最近的车站;如果牵引控制单元(TCU)的主备模块全部失灵,就对故障车轴执行牵引封锁操作,其他的车轴依然正常运转,这样就可以让列车维持基本的牵引能力,从而免除全列停运造成的服务中断风险。

1.3 电磁兼容设计,防范复杂电磁环境干扰

CR400BF 型动车组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很强的电磁干扰问题,主要是由牵引系统(频率为 2kHz10kHz )还有高压设备(比如 25kV 受电弓)引起的,所以,它对网络控制系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改进系统抵御电磁干扰的能力,设计者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法:选用高导电性的铝合金材料做控制单元外壳,这种材料在 10MHz~1GHz 频段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 40dB 以上,可以大幅度缩减外部电磁波的入侵;总线电缆用的是两层屏蔽结构(内部是铝箔,外表是金属编织网),总的屏蔽效能大于 60dB,从而极大地减小了信号传送过程中的外部干扰。

采取“单点接地 + 分区接地”这种混合型接地架构,控制单元的接地电阻要控制在 1Ω 以内,总线屏蔽层执行单相接地策略来削减地环流现象,设备级接口把电源接地和信号接地分隔开来设计,这样就能免除功率回路接地给信号传输带来的干扰。全部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都装有 EMC 滤波器(涵盖

10kHz 到 30MHz 这个频段),在总线接口模块当中融合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元件,大幅度缩减传导性电磁干扰;针对传感器信号线路,利用 RC 滤波电路进一步减轻高频噪声对温度或者压力等模拟信号的冲击。

二、CR400BF 网络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保障策略

2.1 构建全生命周期监测体系

依靠动车组远程运维平台,可以随时获取网络控制系统里的诸多关键运行数据,比如总线负载率、单元温度以及故障信息,一旦总线负载率超过 60% ,或者单元温度达到 60C ,就会自动启动警报机制并给出维修意见。为了做到细致化的检修管理,创建起不同层次的维修标准体系:平常检查(D 修)主要考察总线接口状况和屏蔽层是否完好无损;定时检修(P 修)着重评判主备切换机能和电源冗余能力;彻底检修(C 修)则对老化部件施行整体替换,进而保证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转。

创建系统化的故障记载与剖析机制,把各种预警消息以及应对步骤全部登记在案,还要深入探究故障形成的原因,汲取经验后,为之后的故障预防和改良夯实理论根基。同时,要定时展开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运作数据的统计和剖析,找出潜在的故障类型,尽快调整保护计划,促使预防治保体系完善起来,从而明显改进该系统的稳定程度和可靠程度。

2.2 持续优化的可靠性设计策略

选用耐温范围达 - 55C 到 125C 的高性能处理器,并且使用外覆耐油氯丁橡胶的高耐磨总线电缆,可以极大提升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运行可靠性。依靠以往的运维数据改良故障诊断算法,提高对“渐进性故障”(像总线信号衰减这样的问题)的识别精准度,创建起早期预警机制;通过改善降级控制策略,当系统出现异常的时候,首先保证关键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转,如此一来就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容错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搭建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之后,可以随时掌握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借助大数据分析预估其寿命长短,进而做到准确维修。就拿网络控制系统里的关键部件(通信模块以及控制单元)来说,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方便迅速替换修理,这样大大缩减了停机时长,运维效率得到明显改善。依靠这样的技术方案去执行,CR400BF 型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可靠程度将会持续上升,给高速铁路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CR400BF 型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把“硬件冗余设计、软件容错机制以及电磁兼容性”这三个主要因素融合起来,做到全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运维保障能力,在复杂运行环境之下使得系统稳定性的大幅提升。未来,要加强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向着更高可靠性与更优性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云鹏 , 冯彦龙 , 史程程 , 等 . 动力集中动车组压力波阀控制方法设计 [J]. 铁道车辆 ,2024,62(S1):11-15.

[2] 尹良镇 , 张晓晋 , 黄根生 , 等 . 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智能整备技术方案研究 [J]. 铁道机车车辆 ,2024,44(0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