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法大单元学历案设计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
邰娟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第三十八中学 276000
引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新课标明确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等“五维目标”,为道法教学指明方向 [1]。然而古德莱德课程层级理论指出,从课标到课堂的转化中存在理念递减现象,传统教学“知识碎片化、评价单一化”的弊端尤为突出 [2]。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卢明团队历经8 年实践提出的“单元学历案”,通过大观念、大任务等单元组织方式,为破解素养落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3]。本文立足初中道法教学实际,以《生活在法治社会》单元为例,探索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的大单元学历案设计路径。
一、构建“核心素养 +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范式
传统的“知识点 + 课时”教学设计难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知识点割裂,重识记轻应用,课时设计重低阶目标而忽视高阶目标,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持续建构。因此,要突破传统教案格局,以“核心素养 + 单元”为表征构建新的教学设计范式。
以《生活在法治社会》整个单元为例,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本单元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等。以此为逻辑起点,梳理单元内“法律为我们护航”“走进民法典”“远离违法犯罪”等核心主题,将分散在各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贯通素养目标的大单元学习任务。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主题间的内在联系,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开展跨课时的法治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把握,实现学科素养的内化升华。单元学历案要聚焦“学生怎么学”,围绕学生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确立“学会什么”的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长远目标,需要落实到具体、可感知的学习目标中。学历案设计应该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明确回答“学会什么”这一核心问题。
针对本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可以设定为:在理解我国法律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对法治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认识民法典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明辨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培养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目标设置紧扣单元主题,聚焦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彰显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要求,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引领 [2]。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目标绝非笼统的说教,而应该细化为可观察、可评价、可检测的行为指标。学历案设计要进一步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明确目标达成的评判标准。评判标准要具体、明晰,避免抽象、泛化的表述,既要包括认知、技能等显性指标,又要涵盖情感、态度等隐性指标。同时,评判标准的设定还应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尽可能量化目标达成的水平梯度,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创设沉浸学习的过程设计
学历案应打破传统“导入 - 新授 - 巩固”的程式化教学,创设基于问题解决、项目学习等的沉浸式学习过程。设计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究和实践,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度理解和应用知识,内化学科素养。
以本单“走进民法典”主题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项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侵权案例,分析民法典中相关条款的规定,提出维权方案。学生在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法典的理解,增强法治观念,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法治实践,知行合一,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四、设置表现性评价任务
学历案的评价应突破单一的卷面考试,引入表现性评价任务。表现性任务源于真实情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评价任务的设计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任务要求、评判规准等要素应明确呈现。任务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富于时代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本单元主题,教师可以设计“我是青少年法治小讲师”的评价任务。学生通过微课、漫画、情景剧等形式,生动讲解如何运用法律远离校园欺凌。在普法宣讲的同时,学生还要剖析违法犯罪的危害,阐释守法用法的意义。这一评价任务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重点评判学生在单元学习后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达成的情况。
评价任务设计要体现情境、知识点、任务的有机统一,依据目标的数量、难度、种类以及学情合理确定评价任务,能引出学生目标达成的表现证据。评价任务可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小组协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实施中,要坚持师生互动、生生互评,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碰撞思想火花,在探究中感悟法治真谛。
五、注重教学反思优化
学历案实施后,教师还需及时总结教学得失,优化完善学历案。教学反思围绕学科素养落实情况展开,梳理在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评价反馈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策略。反思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洞察学生学习困难和认知障碍,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方案。
比如,针对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不深入的问题,教师可完善学习资源,增加生动鲜活的法治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中深化认识。针对学生法治能力欠缺的现状,教师可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创设法治情境,组织模拟法庭等体验式学习,实施能力培育。此外,教师还要关注法治教育前沿动向和信息技术发展,为学历案设计注入新思路、新元素。数字化教学环境将为学历案实施提供更多可能。教学反思应常态化开展,推动学历案持续优化迭代。
结语:
总的来说,学历案作为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应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情、贴近生活、沉浸学习的教学方案。学历案实施要把握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关键环节,通过表现性评价任务考查学科素养发展水平。同时,还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修正和创新学历案,切实增强素养落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蒋树立 . 张艳楠,史赛男 . 以学历案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区域实践策略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5,(15):25-27.
[2] 姜文杰. 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