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理论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研究
万燕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前言:以体育核心素养为核心,围绕《体育概论》课程目标、内容设计进行研究,目的是明确该课程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方面作用,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为提高《体育概论》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实践方法。
一、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理论课程目标
(一)运动能力进阶目标
针对高校学生同时围绕运动训练以及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校园中常见的篮球、跑步等项目同时分析其中的技术原理、规则内容。帮助学生从‘会参与’转变为‘懂原理、能指导’,既满足学校体育实践需要同时也为将来参加社会体育服务、组织校园体育活动打下核心能力基础。
(二)健康管理实践目标
面对大学生学习负担大、作息不正常等情况,用健康监测、运动营养、心理调节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测量体脂率、心率等指标,了解运动对减轻焦虑、改善睡眠的效果。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计划,掌握向同学讲解健康知识、发现运动风险能力,推动形成健康的校园生活方式。
(三)体育精神培育目标
把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用体育发展历史、奥运精神以及校园比赛例子,说明公平竞争、团队合作、抗挫折等体育品德含义。对校园体育中的规则争议、胜负心态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裁判、正确看待胜负的态度,鼓励学生参加比赛服务、康复指导等志愿工作,把体育品德变成社会责任,帮助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体育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内容设计:体育与健康生活的深度关联
把培养健康行为素养作为重点,打破传统《体育概论》中“体育功能”章节理论结构,增加“体育干预健康风险”部分,帮助学生形成“体育是健康管理工具”的认识,为之后开展健康行为实践打下理论基础。在“体育的健康功能”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向 + 案例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析有氧运动如何改善心肺功能、力量训练如何缓解肌肉疲劳并结合校园实际举例说明,“每天 20 分钟靠墙静蹲对保护膝关节的作用”“课间 10 分钟拉伸对放松颈椎的效果”,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7 天校园健康运动计划”,计划中要涵盖运动种类、时间、强度、预期目标,教师对每个计划进行点评,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久坐的学生可以把跑步换成游泳,以减少对关节的担子”,最后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记录执行计划过程以及身体变化,在下节课共享执行情况以及感受因此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健康实践的全过程。
(二)课程内容设计:体育赛事与体育品德的双向赋能
围绕体育品德素养,扩展“体育伦理与规则”章节内容,加入校园体育比赛实例,把抽象的体育精神变成可以感受、可以实践的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参加比赛时理解公平竞争、团队合作意义,培养责任感以及面对失败的能力。在“体育精神与体育品德”教学中,教师用“校园篮球联赛争议事件”作为引入内容,播放过去联赛中“球员恶意犯规”“观众辱骂裁判”等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如何在比赛中坚持体育道德?”。然后讲解体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奥运会“丘索维金娜为子参赛”“羽生结弦挑战 4A”等例子,说明公平竞争、坚持不懈、尊重他人等精神含义。组织“模拟赛事仲裁”活动,把学生分成裁判组、球员组以及观众组,重现校园足球赛中的“手球争议”场景同时让每组从自己角色出发,根据规则以及体育道德表达看法,裁判组要引用《足球竞赛规则》解释判罚理由,球员组思考比赛时的情绪控制,观众组讨论怎样文明观看比赛,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出“校园体育赛事道德规范”,如“尊重裁判决定、不乱指责队友、文明加油助威”并鼓励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加校园赛事工作,把体育品德变成实际行为,在比赛中帮助维持秩序、处理矛盾。
(三)课程内容设计:体育组织与运动能力的实践融合
为了提高运动能力素养,用体育组织理论结合高校体育实际需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方案、执行活动,掌握组织体育活动流程,提升指导运动以及协调安排的能力,满足高校体育服务、社会体育工作的需要。在“体育组织与管理”教学单元中,教师使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先讲解体育活动策划基本要点如设定目标、设计流程、控制风险、协调资源,结合“校园趣味运动会”“新生体育适应营”等例子,分析活动策划步骤,确定“趣味”主题时要根据学生兴致,选择跳绳、两人三足等容易操作的项目;控制风险时要提前检查场地,准备急救用品,接着把学生分成 6 个小组,每组负责设计一个“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毕业季体育嘉年华”“学院间拔河比赛”,要求方案涵盖活动目标、流程安排、预算计划、宣传方式以及应急措施,教师分阶段进行指导,在“预算设计”部分同时提醒学生用好校园现有资源,如向体育部借用器材,减少开支;在“宣传方案”部分,建议通过校园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进行推广。各组完成方案后开展答辩,教师以及其他小组提出修改意见,“嘉年华活动应增加亲子项目,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最后选出 2 个优秀方案,帮助学生联系学校相关部门落实执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组织如布置场地、安排人员、现场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运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结束语:此次研究内容,把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方向,明确《体育概论》课程目标以及内容设计,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改革提供可以参考的框架以及例子。这样做能帮助解决课程和核心素养之间连接不紧密的问题,对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有实际作用,也有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丕超 , 王绍建 . 论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路径的优化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1(19):143-145.
[2] 贺新家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研究 [D]. 武汉体育学院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