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自然资源的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构建研究

作者

沈雨婷

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215

引言:

在幼儿园阶段,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教师就要抓住这一时期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活动,能够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加入自然资源,实现了幼儿与大自然的接触,效果良好。

一、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应用自然资源的价值

近年来,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开始越来越关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让幼儿能够“回归自然”是现阶段最为倡导的理念。幼儿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主动探究自然,感悟自然中的各种事物。科学探索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感悟社会,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能够让幼儿更加亲近大自然,提升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1]。

(一)提升幼儿探究欲望

在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加入自然资源,能让幼儿与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接触,比如树木、花草等,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对自然的认知以及对科学知识和常识的理解。幼儿由于年纪较小,社会经验以及生活学习都存在成长空间,尤其是在面对自然环境时,往往保有最初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幼儿会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和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接触,会去观察、总结规律,这是锻炼幼儿思维的过程 [2]。

(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有很多优势,比如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也更强。在幼儿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会全身心投入科学探索活动中,在幼儿亲身探索中,他们会不断地观察、思考,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幼儿会主动动手或动脑来解决,加深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感知。自然资源中有很多幼儿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加入自然资源,使得活动更具有新奇性和挑战性,幼儿参加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

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都十分好动、好玩,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科学探索活动能提升幼儿的探究热情。自然资源都是来自于幼儿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主动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自然素材,并通过各种方式观察。随着科学探索活动的不断开展,幼儿自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的自然知识,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储备,并且这种知识储备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3]

二、基于自然资源的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构建对策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自然资源是十分有利的教具。幼儿本身就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在活动中也会主动地去亲近自然、感受各种自然中的事物。幼儿教师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幼儿的天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利用好自然资源这一工具。

(一)以幼儿兴趣为基,开展各项活动

对幼儿而言,在兴趣的驱动下才会主动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总结规律。因此,开展科学探索活动需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在开始进行科学活动之前,幼儿教师应先带领幼儿熟悉各种自然资源,并让幼儿讲述一下对大自然有怎样的了解,对什么事物是最感兴趣的,针对幼儿的兴趣内容来设计相关的活动。幼儿在接触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便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如蚂蚁会搬家,春天的柳树会产生“棉花”等,这些生动的自然现象吸引着幼儿的目光。幼儿教师就要多观察生活,了解幼儿心理,为幼儿设计趣味十足的科学探索活动,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大部分幼儿对自然界中的昆虫十分感兴趣。幼儿教师便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昆虫运动会”,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蚂蚁、蝉等昆虫的移动速度,用简单的记录表画出快慢顺序。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到了这两种昆虫的特点以及习性,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储备。

(二)设计实践性强的活动,引导幼儿领悟科学精神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时,应为幼儿设计一系列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掌握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精神。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是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开辟专门的种植场地,让幼儿在这一活动场地中来进行实践探究。幼儿亲身进行实践,能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在活动中就能积累更多的科学经验。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蔬菜瓜果的种植,利用废弃的塑料瓶、花瓶等来种植一些绿萝、生菜等容易存活的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心呵护这种植物,并定期进行浇水、剪枝和松土,在植物健康生长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成就感,领悟到正确种植植物就能有所收获的科学精神。此外,幼儿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幼儿的劳动教育,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4]。

(三)进行科学提问,锻炼幼儿思维

要想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不仅要求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还需要幼儿在面对科学现象时,能够提出问题,动脑思考。因此,幼儿教师便要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时,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提问,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水公主》,让幼儿在课堂上观看和水资源相关的视频,帮助幼儿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幼儿,水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呢?幼儿就会主动思考,天上下的雨、雪等都是水、水龙头里面流的也是水。之后,幼儿教师组织这样的科学探索活动,观察“漏水的水龙头”,让幼儿观察滴水龙头一天能收集多少水,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一过程,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发挥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最大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天性特点,为幼儿创设趣味性的科学探索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好幼儿身边的自然资源,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亲近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知识,获得思维上的锻炼,为幼儿今后步入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宫继玲 . 谈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模式与方法 [J]. 天津教育 ,2025,(13):60-61.

[2] 范小莉 . 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路径研究 [J]. 教师 ,2024,(14):99-101.

[3] 杨支赟 .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 [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03):54-55.

[4] 邹微娜 . 基于自然资源的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实施路径 [J]. 教育界 ,2023,(21):101-103.

作者简介:

沈雨婷,女,1999 年 6 月生,人,汉族,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