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特种设备检验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孙航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里,特种设备应用广泛,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便利性,但其安全运行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种设备检验是保障设备安全、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目前检验中存在设备老化、关键部件磨损、性能下降,传统检测技术难以检测复杂结构和新型材料内部缺陷,以及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检验标准执行不严格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技术革新、人员培训、完善标准等方面发力,引入先进技术,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检验流程与标准,这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推动社会安全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1特种设备检验中的常见问题
1.1设备自身问题
设备老化磨损:随着使用年限增加,特种设备易老化磨损。像起重机械钢丝绳长期受拉、磨损,会断丝、严重磨损;锅炉受热面管道因高温、高压、腐蚀变薄、变形甚至泄漏。老化磨损降低设备性能与可靠性,增加事故风险,原因包括长期运行、环境恶劣、保养不足,还会加大检验难度、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设计制造缺陷:部分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存在缺陷,埋下安全隐患。如压力容器设计参数不符实际,或制造中有焊接、选材问题。这些缺陷初期不易察觉,随设备运行逐渐扩大,引发故障或事故。其产生与设计单位技术、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相关。检验人员需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先进检测技术,才能准确检测出这些潜在缺陷。
1.2检验技术问题
传统检验技术局限性:目前,特种设备检验仍广泛运用外观检查、量具测量、常规探伤等传统检验技术。这些技术能发现部分表面缺陷与明显问题,但局限性显著。像内部缺陷,传统无损检测方法难以精准检测其位置、大小与性质;复杂结构特种设备,传统技术也难以全面深入检测。并且,传统检验技术检测效率低,无法满足现代特种设备快速发展的需求。
新技术应用面临的困难:随着科技发展,声发射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智能检测系统等新检验技术不断涌现,为特种设备检验带来新机遇。但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重重,设备成本高,部分检验机构无力承担购置与维护费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操作和分析难以保障;标准规范不完善,缺乏统一指导,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存疑。
1.3人员素质问题
专业知识不足:特种设备检验专业性强,要求检验人员掌握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无损检测技术、安全法规等知识。但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新设备、新技术和方法了解不够,难以准确判断设备安全状况与缺陷性质。比如新型智能特种设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缺乏相关知识的检验人员很难有效检验。
责任心不强:除了专业知识不足外,部分检验人员还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在检验工作中,敷衍了事,不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对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例如,在进行无损检测时,不按照规定的检测比例和方法进行检测,或者对检测数据进行篡改,导致检测结果失真。这种责任心不强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检验工作的质量,也给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1.4管理体系问题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管理制度有漏洞,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检验流程上,计划不合理、记录不规范、报告审核不严谨;设备管理中,对检验设备的维护、校准等管理不力,致其精度和可靠性降低;人员管理也有短板,缺少完备的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影响检验人员积极性和专业能力提升。
执行不到位:即使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检验机构存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这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检验工作的质量和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2应对特种设备检验问题的策略
2.1设备管理策略
设备定期维护更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制度,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调整和维修,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实际运行状况,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老旧设备,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设备,从源头上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水平。
加强源头质量把控: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环节,加强对设计单位和制造企业的监管,严格审查其设计资质和制造工艺。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确保设备的设计参数合理、结构安全可靠。加强对制造过程的质量监督,对原材料的选用、焊接工艺、加工精度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设备的制造质量符合要求。此外,在设备出厂前,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只有检验合格的设备才能投入使用。
2.2技术提升策略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特种设备检验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突破传统检验技术的瓶颈,开发出更加先进、高效、准确的检验技术和方法。例如,加大对无损检测新技术、智能检测系统、远程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高检验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对国外先进检验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应用。
推广新技术应用:为推动新技术在特种设备检验中的应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标准,鼓励检验机构引入新技术。检验机构也需强化新技术培训,提升检验人员应用能力。同时,建立示范项目,发挥示范效应,引导更多机构和企业采用新技术。此外,要加强跟踪评估,及时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持续优化新技术应用效果。
2.3人员培养策略
开展专业培训:构建完善的检验人员培训体系,依据人员层次和专业需求定制个性化计划。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涵盖特种设备原理、结构、性能、检验标准与方法;强化新设备、新技术、法规培训,助检验人员掌握前沿知识技能。还可通过技术交流、案例分析、现场实操等方式,提升其实际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检验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检验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纳入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检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晋升职称、提高工资待遇、提供培训机会等;对考核不合格的检验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调离检验岗位。通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
2.4管理优化策略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制度,包括检验流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检验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强化监督执行:加强对检验机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检验人员和客户对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结语
特种设备检验对保障设备安全、社会经济稳定意义重大。设备、技术、人员、管理体系问题是影响检验质量与设备安全运行的主因。为此,我们提出加强设备管理、提升检验技术、培养高素质人员、优化管理体系等应对策略。随着设备技术进步与应用领域扩大,新问题与挑战不断,我们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创新,改进检验工作。未来,随着策略实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将不断进步,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贡献更大力量。期待各方加强合作,提升检验技术与管理水平,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浅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管理[J]. 李培娟;索宁宁.中国设备工程,2019(08)
[2]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探讨[J]. 张国祥.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5)
[3] 质量管理系统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的应用[J]. 汪家斌.中国设备工程,2018(13)
[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策略研究. 范振强;崔文涛.中国质量监管,2024(10)
[5]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标准化智慧建设研究. 马世成.中国标准化,2024(23)
作者简介:孙航(1996-06)男,土家族,湖南省,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