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周宇杰
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高中物理所涉及知识体量较大,对于部分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其在接触物理学科时,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初中物理学习思维,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物理的复杂性、抽象性,进而形成运用理论知识、物理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装备已经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有广泛应用,包括电子白板技术、几何白板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时,想要使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成效得到保证,进而达到“课程缓冲”的教学效果,也应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及内涵,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这也有利于学生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能力生成。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简析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教育革命已经打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及装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具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括软件系统(数字化教学工具、互联网技术等)、硬件设施(计算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正是因为软件与硬件设施的灵活引入,使学生在日常化的课程学习中,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学习,同时,也使学习资源更为丰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检索多种学习资源,通常包括在线公开课、多媒体电子教材、相关视频及音频等,这样一来,更加方便教师设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及课件,以此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生成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在多项能力生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时,也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重要教学方向。而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后,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设备来更为具象化、直观化地展示出物理定律、公式的具体推理过程,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更复杂的物理问题。学生会在上述引导下,逐渐形成多元化物理分析思维,进而生成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想要使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成效得到保证,教师在对新晋高中生进行物理课程教学时,应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关键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点及相关技能的理解程度。当学生物理实验技能、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多项品质形成后,在课程学习中,则可以深入思考与理解物理现象,并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而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后,则可以使学生学习途径及教师教学载体更为多元化,并且,可以为学生更为详尽地展示物理实验过程,并不断更新课件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灵活运用在线教育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布局
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时,想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有效衔接,并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生成,应积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以往的课程教学方案。而通过对在线教育平台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及内涵更为丰富。具体而言,教师应将在线教育平台与学校自身的学习管理系统结合,进而借助互联网资源设定物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实现远程在线教学与在线互动,使课程教学突破时间及空间限制 [2]。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或学习管理系统来为学生布置线上作业及探讨任务。可以看出,将传统的线下课程教学与线上教育平台结合,可以使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更具灵活性,形成了更为立体的课程结构,符合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及高中生接受习惯。
(二)引入AR/VR 技术,促进学生理解抽象化物理知识
从当前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课程的适应能力较差,归根结底,与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更为丰富且所涉及知识点更为抽象有关,这也使很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难以适应物理课程,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探索中,依然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思维及学习方法。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其物理知识框架生成。因此,教师应针对高中物理学科中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目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AR/VR 技术已经在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有一定应用,教师在开展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时,也应积极引入 AR/VR 技术,通过场景模拟与演示的方式来使抽象化的物理知识点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加速度”这一概念时,由于其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一时很难理解 [3]。这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头戴式 AR/VR 设备,为学生模拟坐在赛车中的情境,进而使学生感受车辆在匀加速过程中外界景物的后退速度,使学生体会到“加速度”与以往“速度”概念的本质区别。
(三)开展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与练习效率
之所以很多学生在刚升入高中时,对物理知识点的接受难度较大,与其学习及练习效率较低有关,并且,没有在课程学习中形成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良好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展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时,可以通过设定微课教学环节的方式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并使学生对要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的重点,教师则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总结这一定律的推理过程,并且,将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方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复习。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创建多个交流互动平台,包括微信群、钉钉互动平台、超星线上平台等,便于学生在课下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互相探讨、互相补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理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前期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打牢基础,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需要教师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工作,设定出契合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加深对要点知识的印象,并降低其物理学习难度。具体而言,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装备,可以从运用在线教育平台、引入 AR/VR 技术、开展微课教学等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对以往物理课程结构及教学环节的有效优化,并以此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翟晗 , 高晓楠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11(19):26-28,33.
[2] 樊世超.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以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D]. 辽宁 : 辽宁师范大学 ,2022.
[3] 时子豪 , 张晓琳 . 融合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案例分析 [J]. 物理通报 ,2022,42(z1):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