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公路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研究

作者

周黎明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公路施工企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力量,其基层党组织是保障施工生产、凝聚职工队伍的重要纽带。新时代背景下,公路建设项目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从东部平原的高速公路网到西部山区的盘山公路,施工环境多为野外作业,夏季要应对高温暴雨,冬季需克服冰雪冻害,人员随项目流动频繁,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作业周期差异,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结合行业特性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必然举措,也是推动公路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公路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分析

1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突出

基层党组织未能找准党建与施工生产的结合点,活动设计脱离实际场景。某高速公路项目部党支部曾开展“党史学习月”活动,要求党员每天集中学习固定时长,恰逢桥面铺装关键期,党员白天高强度施工、晚上还要集中学习,连续多日休息不足,不仅影响次日施工效率,学习也多是“左耳进右耳出”,效果大打折扣。更普遍的情况是,党支部开展活动时忽视施工业务需求,某路基施工项目举办“党建知识竞赛”,题目多为纯理论内容,与土方压实、边坡防护等日常施工核心业务无关,党员参与后普遍反映“学了用不上”,难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施工能力[1]。

2 组织生活质量与吸引力不足

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与党员需求脱节的问题显著。某特大桥项目党支部全年开展的组织生活中,多数为“室内读文件”,仅有少数几次涉及施工现场;面对挂篮施工这一技术难题,未组织党员开展专项攻关,反而安排“参观红色基地”活动,因往返路程远、耗时久,多数党员因施工任务重无法参与,活动最终参与率极低。对青年党员的需求回应也明显不足,他们普遍关注职称评定、技能考证等职业发展问题,但党支部全年未开展任何相关活动,导致青年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参与积极性持续下降,甚至出现“被动应付”的情况。

3 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党员结构失衡与能力不足问题双重凸显。部分公路工程公司基层党员中,年龄较大的党员占比偏高,而 30 岁以下青年党员数量较少;青年党员多集中在测量、试验等技术岗位,缺乏党务工作经验,不少青年党员表示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党务培训,难以协助党支部开展工作。考核机制也存在漏洞,部分企业基层党员考核指标中,“参与活动次数”占比过高,而与施工业绩相关的指标占比低,曾有党员参与活动频次高,但负责的路段多次出现质量返工,却仍被评为“优秀党员”,引发其他职工不满,也削弱了考核的导向作用 [2]。

二、公路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策略

1 以“灵活化组织设置”适配施工特性

1.1 动态调整组织架构

推行“项目党支部 + 临时党小组”模式,并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组织架构与施工进度同步调整。某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后,根据“路基 - 桥梁 - 路面”三个施工阶段,分阶段成立临时党小组:路基施工阶段,将党小组建在土方班组,由经验丰富的施工队长担任组长,便于结合路基施工任务开展活动;桥梁施工阶段,根据挂篮施工、支座安装等关键环节,重组为多个专项党小组,由技术负责人牵头,聚焦桥梁施工技术难题推进工作。项目竣工后,安排专人负责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明确转接时限,并主动与接收单位对接,确保党员“离项目不脱组织”,避免出现管理空档。

1.2 创新阵地建设形式

打造“流动 + 实用”的党建阵地,适配野外施工环境。某省道改扩建项目利用项目部临时板房,划分出专门的“党建角”,配置折叠桌椅、便携式投影仪,白天作为办公区,晚上变身学习室,兼顾办公与活动需求;在施工沿线关键位置设置“党员责任区”标识牌,标注党员姓名、负责路段及联系方式,既明确党员责任,也方便群众监督;开发“工地党建”微信小程序,设置“微党课”“党费缴纳”“学习打卡”等功能,党员可利用午休、夜间等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无需集中参与,有效解决了“集中学习难”的问题,让党建学习融入日常施工生活。

2 以“业务融合型活动”强化引领作用

2.1 聚焦施工核心任务设计活动载体

将组织生活与施工环节深度绑定,让党建活动服务施工生产。某桥梁项目党支部围绕“挂篮施工精度控制”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在施工现场演示测量方法,结合实际操作讲解精度控制要点,并共同制定《挂篮施工党员质量标准》,明确党员在挂篮定位、钢筋绑扎等环节的质量监督责任,实施后挂篮施工精度显著提升,质量问题明显减少;某高速公路项目针对夏季高温施工特点,开展“党员安全巡查”活动,每天在高温时段,由党员带队检查施工现场的防暑降温措施,排查用电安全、机械操作等隐患,发现违规操作当场督促整改,活动期间项目未发生任何中暑事故或安全问题 [3]。

2.2 搭建职工服务与凝聚平台

精准对接施工人员需求,通过服务凝聚人心,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某跨区域项目党支部考虑到施工人员长期离家,建立“家属探亲服务站”,提前为探亲家属协调住宿、安排接送,节假日还组织“家属座谈会”,邀请家属到施工现场参观,让家属了解施工环境与工作内容,缓解施工人员的家庭顾虑;针对职工技能提升需求,联合人力资源部开展“党员带徒”活动,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与青年职工结成对子,通过现场教学、实操指导等方式,帮助青年职工快速掌握施工技术,不少青年职工在党员师傅的带领下,提前独立上岗,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 以“精准化管理考核”激活党员队伍

3.1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实施分类培养与动态管理,根据党员年龄、岗位特点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对老党员,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安排担任“安全监督员”,每天巡查施工现场,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排查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对青年党员,开展“党务 + 技术”双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党务知识学习,提升其党建工作能力,同时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帮助其夯实专业基础,还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担任党小组副组长,协助开展组织生活,在实践中锻炼能力,逐步培养青年党员成为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对流动党员,建立“线上报到 - 临时编组 - 任务分配 - 考核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流动党员通过线上平台完成报到,纳入临时党小组管理,根据其岗位安排具体任务,每月提交工作报告,党组织及时反馈考核意见,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3.2 建立“党建 + 业务”双考核体系

制定量化且贴合施工实际的考核指标,实现党建与业务考核深度融合。某企业将党建考核分为“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业务融合”“群众评价”四部分,其中“业务融合”作为核心指标,细化为“党员攻坚任务完成情况”“负责路段质量情况”“安全事故控制情况”等具体内容,明确质量不达标、出现安全问题的党员在该指标中不得分,强化党建对业务的导向作用。在考核结果应用上,党支部考核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在晋升时享有优先资格;党员个人考核优秀者,不仅绩效奖金有所提升,还优先推荐参加技能竞赛、职称评审,让“干得好”的党员有回报、有发展。通过这一机制,党员对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负责路段的质量问题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党建引领施工生产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

4 以“统筹化资源保障”夯实建设基础

4.1 强化人力与经费保障

加大基层党建投入,为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某公路施工企业明确规定,项目部党建经费需达到项目总投入的一定比例,且单独列支、专款专用,确保党组织有足够资金开展活动、建设阵地;提高专职党支部书记配备比例,优先选拔有多年施工经验、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保证党支部书记有精力、有能力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同时,每季度组织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内容聚焦“如何设计施工融合型活动”“流动党员管理实操”“党建与业务考核衔接”等实操性问题,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帮助基层党务工作者掌握实用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 [4]。

4.2 推动党建资源共享

建立“企业总部 - 区域分公司 - 项目部”三级党建资源统筹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企业总部编制《基层党建工作实操手册》,收录各类活动方案、施工融合案例,通过内部平台共享,为基层提供可借鉴的模板;区域分公司每季度组织“党建现场会”,选取党建工作成效好的项目作为观摩点,推广“党员质量监督岗”“工地夜校”等成熟经验,组织各项目党务工作者现场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升;项目部之间也加强资源互补,有闲置党建书籍、设备的项目,主动调配给资源短缺的山区项目,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项目派骨干协助新建项目搭建工作体系,全年累计共享各类资源数百件,有效降低了基层党建成本,也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项目。

结束语

随着智慧施工、绿色施工等新理念的推广,公路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还需持续创新工作模式——面对智慧施工趋势,可探索“党建 +BIM 技术”“党建 + 智慧监控”等新模式,组织党员参与智慧施工技术研发与应用;针对新能源公路建设需求,引导党员开展绿色施工技术攻关,推动节能减排。唯有始终立足施工实际、聚焦职工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工作方法,才能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吕淼.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建项目化管理的探讨[J].石油商技,2025,43(03):61-62.

[2] 房健 . 新时代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J]. 上海企业 ,2025,(06):48-50.

[3] 陆高宝 . 基层党组织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提升参与度的策略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5,(16):32-34.

[4] 郭 玉 佳 . 基 层 党 组 织 在 国 企 改 革 中 的 功 能 定 位 研 究 [J]. 现 代 企 业 文化 ,2025,(1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