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校学报审稿环节优化的路径

作者

顾源

南通理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 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优化高校学报审稿环节是提高学报稿件质量的关键。分析高校学报审稿环节存在的问题,认为优化高校学报审稿环节的路径有:提高编辑的专业水平,建设学者型编辑队伍;及时更新审稿专家库,强化专家的责任意识;践行主编持证上岗制,坚持实行主编责任制;AI时代尝试智能办刊,适时引入AI辅助审稿等。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切实提升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与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学报;三审制;审稿人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高校学报是反映教学、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学术理论性、学术先导性[1]135、多学科性等特点。审稿是指对原始稿件评价、判断、选择、修改,决定稿件是否录用,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报质量的命脉所在,也是期刊出版的重要环节。在审稿环节,审稿人首先对论文是否符合学报定位进行判断,然后审视论文的文字表达、逻辑结构、语法修辞等,将稿件的政治性、科学性、思想性、创新性、实用性作为评判论文的重要标准。此外,审稿人还会判断稿件的读者接受度、价值取向等。[2]99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新闻出版署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 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明确要求:“期刊出版单位……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对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环节,都要规范操作,杜绝事故隐患。”[3]我国的学术期刊普遍采用“三审制”。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也采用“三审制”。“三审制”就是责任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主编终审或主编组织讨论终审。“三审制”是高校学报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是保障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与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的基本保证。[4]139

1 文献综述

当前,学者们对审稿流程优化的路径提出各自见解。综合已有文献可知,国内学者多从审稿制度、审稿人、编委会、审稿环节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在审稿制度方面:徐雅雯等[5]提出创新专家审稿人制度;张建荣[2]101,113建议实行编辑初审、专家外审、责编复审、主编终审的四次审稿制度;冯昱旻[6]认为应落实三级审读制;王丽文[7]认为编辑集体审读是时势所需,能够完善与补充“三审制”。在审稿人培育方面:张楠等[8]基于对国际著名科技教育类期刊主编的专访,认为可从完善审稿人梯队结构建设,注重作者和审稿人培育等方面优化审稿环节。在发挥编委会作用方面:倪维维[9]100-101基于把关人理论指出,应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做好高校学报质量把关人。在强化各审稿环节方面:翁志辉等[10]532分析比较了初审、外审、复审、终审各环节的常见处理方法,提出加强初审把关、选准外审专家、提倡编辑审稿、主编分层次终审稿件等优化方案。

本文将紧扣“三审制”的初审、复审、终审环节,进一步挖掘和探索学报审稿流程优化路径,以期为新时期高校学报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探索新的路径。

2 高校学报审稿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高校学报普遍采用“三审制”,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重“整理”轻“审读”,涉及三审的人员权责不清晰、不到位[11]等问题,甚至在有的出版单位,“三审制”流于形式[12]。具体到每一审稿环节,多少都能找到问题。高校学报审稿环节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责任编辑专业知识具有局限性

高校学报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文稿审理与加工校对[10]532。“三审制”中,责任编辑负责初审(有学者认为,“编辑”与“责任编辑”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范围没有区别,近年来“责任编辑”取代了原来的“编辑”称谓,二者实为同一概念[13])。责任编辑剔除学术不端、不符合形式要求及与本刊定位不符的稿件后,要对稿件内容(题名、摘要、引言、研究方法、图表、参考文献等)进行审查和学术判断,这要求责任编辑掌握学术理论动向,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高校学报的责任编辑往往只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内容,面对的却是多学科的稿件。高校学报人员又有限,一位编辑要处理多个学科的稿件,由此会出现专业限制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的问题。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会导致责任编辑重形式加工轻内容审查。此外,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层出不穷、迅猛发展,也对编辑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亟需编辑人员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让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兼备[1]136。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编辑才能提升初审的效能,选对外审专家,并向作者准确传达审稿专家的意见。

2.2 专家审稿意见缺乏客观公正性

同行专家审稿是“三审制”中的复审环节。外审工作须由从事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完成。在此环节,同行专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稿件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判,要对论文的研究方法、科研设计、结果与结论等方面提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评估。外审帮助编辑部判断稿件的取舍,外审专家对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帮助作者提高论文的质量,是高校学报学术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14]外审专家一般选择小同行专家(在三级或四级学科专业方向一致)和学科活跃度较高的专家。编辑部一般会从网络资源、编委或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中选择。[15]140-141但是,外审专家审稿意见有时不具备客观公正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部分外审专家身兼数职,事务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待审稿工作,轻易对稿件下决定,影响了审稿意见的客观公正。二是外审专家的研究方向和论文研究方向匹配度不高。将稿件交给专业方向与稿件研究方向没有交集的专家,无异于交到了外行手里,审稿意见的客观公正性可想而知。三是涉及到人情关系和利益冲突。有的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和其有较为深厚的关系,这样的审稿人可能会不论论文的内容,就给出建议录用的意见;有的审稿专家能大概猜出稿件来源,如果此审稿人和作者有利益冲突,尽管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创新性,审稿人也可能会建议退稿。

2.3 终审存在主编在位缺失的现象

高校学报主编是高校学报的领航者和绘图师,是将高校学报作出特色和让学报产生影响力的设计师和决策者。高校学报主编主持编辑工作[16]1240,宏观把握学报的学术质量,同时在微观上做好每篇拟用论文的终审工作。主编的工作重点是取舍复审疑难稿件[10]534。目前高校学报管理层的配置模式一般有三种:“主编+编辑”模式、“主编+副主编”模式、“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这三种模式皆根据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实际情况设立,各有特点。由于现实、历史等因素,现在高校学报主编多为兼职,主要采取“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17]80。在“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中,主编为校长、院士或名教授(主编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常务副主编为高校学报的具体管理者(有丰富的编辑出版从业经验,且有与期刊相关学科的学术资历[17,18]),主持编辑部日常工作。主编在位缺失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高校学报主编由校长担任。校长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且大多不是专业编辑出身,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储备,在面对审稿工作时往往无法履行主编职责。二是有的高校学报常务副主编也是兼职的。这样的兼职常务副主编一般是两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可能其负责的另一部门任务更加繁重,或者做好了更易增加工作显示度,更易作出成绩,导致其把工作重心放在另一个部门,这样常务副主编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完成终审。要么为了赶时间,仓促地作出不准确的判定;要么拖延审稿,拉长学报出版周期。因此,学报的终审环节易流于形式[9]99,让稿件处理陷入恶性循环,影响论文的正常刊出。有研究结果表明,主编在位缺失是我国高校学报主编任职的一种普遍现象[16]1240。高校学报主编若长期在位缺失,不尽到应尽的职责,将导致高校学报的质量迅速下滑。

3 学报审稿环节优化的路径

针对以上提到的高校学报审稿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高校学报审稿环节的路径。

3.1 提高编辑的专业水平,建设学者型编辑队伍

在“三审制”中,责任编辑初审是审稿的第一关,是保证高校学报学术水平的重要环节。初审时,编辑要对稿件进行适用性审查、规范性审查、政治性审查和创新性审查。在进行创新性审查时,编辑需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稿件的研究问题、方法、观点等方面作出是否具有创新性的初步判断[19]。对编辑来说,应全面、系统地了解、学习高校学报所涉的学科知识,及时调整、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对稿件的学术洞察力和鉴别力,促进初审效能的提升。“学者型”编辑具有从宏观上把握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从微观上对文稿进行细致修改的能力[4]139,能迅速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文字功底,压缩初审时间,还能更加准确地判断二审同行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具备严谨性和可参考性,缩短审稿周期,全面提高审稿效率。因此,对高校学报编辑部来说,应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注重编辑的学者化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既是学术领域的专家,又是编辑领域的专家的“学者型”编辑队伍。

3.2 及时更新审稿专家库,强化专家的责任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都建立了审稿专家网络数据库。应根据专家以往的审稿情况,充分考量人情、利益的冲突,及时更新和完善专家库,这对于保证审稿客观公正性和提高审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审稿专家库要涵盖刊物所涉及的各学科,具备合理的年龄和职称结构[15]141,注重挖掘和培育中青年审稿人。还要从审稿专家库中及时剔除态度不积极以及责任心不强的专家[20]。此外,同行专家应遵循一定的伦理政策,如要用详实充分的论据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得对学术不端行为视而不见;不得拖延评审过程,审稿专家如果认为自己不具备审查稿件研究内容的能力或无法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审稿任务,应及时告知编辑;对稿件只作学术上的评价,不对稿件作者作评价;不得不公平地评审存在利益冲突的作者的论文;不得私下影响编辑或主编,左右发表;不得擅自请他人代自己评审等等[21]。

3.3 践行主编持证上岗制,坚持实行主编负责制

主编负责终审,是高校学报的灵魂人物。在“三审制”中,为避免主编在位缺失现象发生,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坚持主编持证上岗制度。《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从1997年开始,凡新任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辑室主任,期刊主编,书刊定点印刷企业厂长,新华书店省、地(市)、县店经理应先经培训并取得相应《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上岗工作。[22]作为由出版单位出版的高校学报,也要坚持主编持证上岗制度。二是落实主编负责制。需完善高校学报编辑部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常务副主编每年的审稿数量和年度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体系[23];主编和常务副主编要保证投入足够多的精力,积极参与学报的日常工作[24]。此外,常务副主编要加强编辑业务出版方面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编辑出版业务水平和能力;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主编和常务副主编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二者在高校学报的灵魂与统帅作用[17]83。

3.4 AI时代尝试智能办刊,适时引入AI辅助审稿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快速生产高质量内容的能力,还可以设计方案,执行任务,因此在艺术、设计、科学、教育、出版、传播等领域得到应用。AI不仅可以辅助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还可以辅助审稿。目前常见的3种大语言模型ChatGPT4o、Claude3、智谱清言可以评审论文的创新性。AIGC掌握不同领域知识,可以快速生成专业的审稿意见,因此可以作为审稿的辅助手段,为审稿人提供评审参考和建议。审稿人可将论文的标题和摘要发送到大语言模型,如发给ChatGPT4o,会得到关于论文的研究的独特性、方法的新颖性、结果的贡献、与现有研究的差异、总结等评审内容[25]。AIGC可以通过论文的标题及摘要分析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辅助审稿人审稿,不失为一种提高审稿效率的新方法。然而,AIGC大语言模型生产的内容遵循用户的引导与暗示。不排除AI审稿受到论文摘要内容的暗示与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审稿人不能依赖AI审稿,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4 结语

高校学报的审稿环节:初审、复审、终审环环相扣。要优化审稿环节,可以从每一环节上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可以从建设学者型编辑队伍,及时更新审稿专家库,坚持实行主编负责制,适时引入AI辅助审稿等方面着手,优化高校学报的审稿环节。只有在办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和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周鹣.高校学报特性与编辑知识素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135-137.

[2]张建荣.高校学报审稿程序的优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9-101+113.

[3]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署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 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EB/OL].(2023-05-31)[2025-03-07].https://www.nppa.gov.cn/xxgk/fdzdgknr/zcfg_210/gfxwj_215/200105/t20010517_4610.html.

[4]许海丽.论学者化编辑在高校学报三审制中的审稿优势[J].泰山学院学报,2017,39(02):139-142.

[5]徐雅雯,邓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审稿流程的优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150-156.

[6]冯昱旻.学术期刊三审制的局限及优化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5):51+60.

[7]王丽文.高校学报三审制程序完善:编辑集体审读[J].成功(教育),2012(03):38.

[8]张楠,王光明.优化审稿环节是提升科技教育类期刊竞争力的关键——基于国际著名科技教育类期刊主编的专访[J].天津科技,2017,44(09):86-89.

[9]倪维维.基于把关人理论谈高校学报的审稿流程[J].滁州学院学报,2021,23(01):98-101.

[10]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论学术期刊审稿环节的优化[J].编辑学报,2016,28(06):532-535.

[11]蔡红燕.高校学报“三审制”现状刍议[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06):59-61.

[12]范军.出版单位“三审制”重在落实[J].出版科学,2020,28(04):1+21.

[13]苏雪梅.作者与编辑的责任界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06):174-179.

[14]谭潇,段春波,于普林.Web3.0时代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探索与尝试[J].编辑之友,2013(01):42-44.

[15]陈素清,吴萍.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稿件外审专家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01):139-141.

[16]谭本龙,钟昭会.高校学报主编在位缺失与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239-1243.

[17]周骥.高校学报“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2017,25(03):80-83.

[18]李艳红,彭超群,邓履翔,等.执行主编负责制下学术期刊编委会高水平运转策略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4(05):98-104.

[19]沈玲.高校学报编辑初审探微[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06):81-84.

[20]刘岩,朱小惠.论期刊稿件“三审制”中各审业务的流程及处理方法[J].学报编辑论丛,2016:414-417.

[21]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S/OL].[2025-03-13].https://www.nppa.gov.cn/xxgk/fdzdgknr/hybz/202210/t20221004_445183.html.

[22]新闻出版署,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等.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EB/OL].(2024-05-08)[2025-03-12].https://kyc.gzvti.com/info/1015/2736.htm.

[23]郗向丽,于水,赵颖力.科技期刊主编负责制的实践与思考——以《储能科学与技术》为例[J]编辑学报,2017,29(05):489-491.

[24]韩燕丽.主编在学术期刊建设中的作用——以Nano Research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2(09):32-34.

[25]谭春林,王建平.AIGC在学术研究和出版中的使用边界、透明度与伦理[J].编辑学报,2024,36(6):661-666.

作者简介:顾源(1990—),女,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期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