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艺潼
沈阳市于洪区宏发小学 辽宁沈阳 110100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子女教育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公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健康教育作为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当前在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教育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学校和教师要基于学生群体特点,采取科学对策优化教育管理,以提升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1. 双减背景下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教育问题
1.1 关注成绩而忽视健康
外来务工子女群体随着父母工作变动而来到城市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更加重视其成绩的提升,教育也以成绩作为重点和核心,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缺失的前提下,学生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至此形成恶性循环。
1.2 缺乏归属感引导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学生快乐和成长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较小,对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较为敏感,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更好的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但是当前在健康教育中,学校和教师没有注重加强归属感引导,而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已经习惯了和父母四处漂泊,归属感缺乏也影响了其心理发展。
1.3 家校沟通互动不畅
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其中,针对小学生群体特点而积极开展家校互动,以保证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但是当前在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教育中,存在家校沟通互动不畅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第一,外来务工人员工作较为繁重,对孩子健康教育缺乏重视;第二,家长缺乏育人意识和育人经验,没有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缺乏;第三,家校沟通互动渠道单一,难以起到及时沟通互动的作用[1]。
1.4 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主要采用说教式教育模式,以传授健康知识或者健康讲座为主,没有对教育形式和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健康教育效率低下。
2. 双减背景下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健康教育优化对策
2.1 提升健康教育重视程度
基于外来务工子女的群体特点,学校要转变育人理念,将健康教育置于和文化教育等同的地位,在关注学生成绩的问题,还要关注其健康,真正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学校、班主任和教师要分析以及掌握外来务工子女的群体特点,根据其特点制定健康教育策略,秉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提升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鲜活性;其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尤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外来务工子女,要将学习帮扶和心理疏导进行结合,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和极端心理,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最后,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给予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理解,鼓励其对班主任敞开心扉,当遇到困难后寻求班主任的帮助 [2]。
2.2 引导学生形成归属感
外来务工子女伴随父母工作调动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对陌生的环境难以形成归属感,不利于健康教育的落实。基于这一群体特点,学校和教师要注重为其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归属感,便于健康教育的落实。首先,注重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尊,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师生不能带着歧视的眼光对待这一群体,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自由、平等、团结的校园氛围;其次,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邀请外来务工子女承担“宣传员”工作,促使其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将自己视为学校的一份子,自此产生归属感;最后,班主任要加强学校和班级规范制度教育,引导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自觉遵守校园制度,促使其形成一定的制度意识,有助于培养归属感。
2.3 加强家校互动
健康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参与,基于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特殊性,学校要注重加强与家庭的互动沟通,促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首先,班主任要建立与家长的多元化沟通路径,通过电话、家访、家长会以及微信群组等多途径沟通方式,深化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其次,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将育人知识、育儿经验和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家长,提升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最后,班主任可利用新媒体,包括抖音、快手等,将有关健康教育的知识分享给家长,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体系 [3]。
2.4 创新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大重视力度,并结合现代学生群体特点对教育活动进行适当的创新,改变以往以灌输式或者说教式为主的教育模式。例如学校可组织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为社区献爱心、组织交通管理实践等,促使学生对城市产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其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健康教育关乎其未来的成长与学习,基于外来务工子女群体特点,学校和教师要采取科学措施优化健康教育,以维护其身心健康成长,发挥健康教育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希 . 小学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子女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 [D]. 天津 : 天津师范大学 ,2018.
[2] 林杰英 .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心理问题实施个别教育的思考研究 [J].考试周刊 ,2019(57):15.
[3] 卢婷 , 黄辉 , 杨瑞雪 , 等 . 广州市某校小学六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青春期健康知识、心理及需求的现状 [J]. 中国校医 ,2023,37(5):324-32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