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用心育人 为成长护航

作者

张月丽 陈春玲 毕欣蕊

天津市小淀中学 天津 300400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初中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抗挫和抗压能力,以及促进学业发展。而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父母大多知识水平有限,教育方式有待改进,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学业压力,心理问题更容易出现。

由此可见,在农村班主任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在班级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业压力与心理焦虑

首先随着学校课程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在增加。持续的高强度学习容易让向学生的身心双重疲劳。其次,心理焦虑。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成绩理想与否直接影响心理状态。所以,这一阶段学生容易在心理上出现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倾向。这也是对他们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因素。

(二)社交焦虑与人际关系困境

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是初中阶段,此时他们逐渐关注同伴关系和群体认同,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农村发展较城市缓慢,这导致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容易产生自卑感。

(三)自我怀疑与角色冲突危机

发展自我认同是初中阶段的另一重要课题,学生面临着认识“自己是谁”以及“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与角色冲突。首先,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完善,当面对学习的困难、人际关系的挑战时,部分学生往往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里。其次,初中生有多重身份,学生、子女、朋友 ...... 而这些角色都承载着期望和要求。角色之间经常会产生冲突,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身份认同上迷茫。

(四)亲子冲突

亲子冲突是初中阶段大部分家庭需要面对的挑战。青春期的初中生,追求独立、渴望自我表达,想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被尊重。但是,部分家长会对学生进行过于严苛的管控和约束。这成为亲子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高期望,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再加上家庭沟通不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家长沟通方式和方法的单一,部分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只关心成绩,更进一步加剧亲子冲突。

(五)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下 ,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农村学校也开始设置心理课程,但仍然比较薄弱的。特别是一些学生遇到心理困境找不到解决方法,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总体上看,农村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不够深入。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 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

二、在农村初中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调适学业压力,培育积极心态

初中阶段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发展期,学生同时承受着来自学业任务、家庭期待及社会环境的多种压力。这些压力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通过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介入,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有效的心理调节策略,从而有效缓解压力,更好的学习生活。

从教育效能来看,学习效果也受身心健康状态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客观的看待学业评价,正确对待学习,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包括抗挫折能力、目标持久性等核心品质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二)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班集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班主任要学会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活动和生活状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理解为基础,将“爱”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用心致力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全面的了解学生,真正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 三) 学会减压方法和技巧,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匮乏,让他们面临着身心的巨大变化,更容易情绪波动。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方减压法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通过运动、冥想与放松、社交互动、培养兴趣爱好、合理饮食与作息、专业帮助与心理咨询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农村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一) 加强教师素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农村初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活动 , 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农村初中班主任应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提供有效辅导,并运用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辅导成效。可以组织互动性强、趣味且富有挑战的班级活动,例如小组合作“寻找博物馆里的历史”,让学生自主分工、协作解题,从而培养其团队合作与自我管理能力。此外,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可定期开展专项活动,如“成长的烦恼”、“手机面对面”、“我与父母换角色”等主题心理教育活动等。还可以利用与特殊节日获纪念日,开展体味传统文化、铭记革命先烈、小小解说家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善用赏识激励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适度的表扬和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让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心理问题。特别是班级的管理者 - 班主任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有权点,树立自信心进而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例如可以采取在班级中定期公开表扬、课下深入到同学们身边谈心鼓励、利用钉钉微信等适时激励、在家长的交流中多表扬孩子等,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赏识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协同,共促心理健康。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 进行家校合作 , 创造良好的家校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的家长学校活动,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针对学生较为集中的问题召开家长沙龙、定期在家长群中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家长交流会”、组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等等,用多种方法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主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 , 打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一起守护学生的成长。

总之 , 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实践中,应结合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 , 采用切实可行的策略,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解决学生的心理困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凯,刘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J]. 决策探索( 下),2020(10).

[2] 江汉军,袁安全,徐春晖 .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J]. 中国农村教育,2020(3).

[3] 李荣英 , 李娜 . 浅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J]. 青少年学刊 ,2019(05):33-37.

[4] 姜海燕 . 多方位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5):39-40.

[5] 王成 .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7):109-110.

课题项目:市教委科研计划专项任务项目 ( 心理健康教育 ) ;项目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YBZXX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