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对青年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

梁惠恩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529000

引言

在现今世界互联互通、地区协同推进的大形势之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哨所般的粤港澳大湾区,依靠其强劲的经济动力和国际化长处,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里正发挥着无法替代的核心驱动作用[1]。经过多年建设,大湾区在经济总量数值、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协同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就业乃民众生活的根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进程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应运而生。青年就业质量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年的生活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对青年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信息不匹配等问题阻碍了青年就业质量的提升。因此,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对青年就业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现状分析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以青年成长需求为指引,意在借助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加强青年人才塑造等举措,为青年供给更好的发展时机和就业空间,最终实现“城市对青年更友善,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良性互动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现状呈现出政策创新、资源整合与青年需求深度融合的特点,构筑起多阶段、多方位的发展局势。深圳作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标杆,借助政策革新(像人才绿卡、创业补贴)吸引青年人口迅速增加[2] ;广州依靠着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创业孵化体系,构建青年友好的宜居城市环境。

2 对青年就业质量的影响

青年就业质量是个多维度、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以及个人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多个方面,它不仅与青年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挂钩,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进步情况,优质的青年就业对青年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十分关键,它有利于青年实现经济独立,提高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从社会这一层面看,青年实现高质量就业可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增进劳动生产的效率,助力经济实现可持续进步。

2.1 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青年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这有利于缓解青年面临的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的满意水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改进升级,这对青年就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大湾区有大量世界500 强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年轻人提供了多样的就业机会;伴随新兴产业的迅速兴起,像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这类产业,对青年人才的专业技能跟创新能力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伴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青年就业结构也渐渐往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就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2 政策扶持与保障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鼓励青年创新创业,为青年提供创业帮助和政策保障,其中涉及青年发展和就业的政策,为大湾区青年就业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明确指引。2021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一众中央部委共同制定并揭晓了针对港澳人才来粤就业创业的专项扶持政策,2023 年,深圳市颁行最新一轮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地方性实施细则,从扩大就业渠道、深化就业服务、加大创业帮扶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举措,这些政策付诸实施,着实推动了青年于大湾区的就业创业,优化了他们的就业质量。

2.3 人才培养与发展

人才吸引及培养机制对青年就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湾区各城市通过推出人才安居、补贴等优惠政策以及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才汇聚于此。粤港澳大湾区搭建起完善的教育与培训体系,为提升青年就业能力提供了可靠支撑,大湾区内有大量高校聚集,可满足不同青年的学习诉求,大湾区还高度重视职业培训,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课程 。

2.4 城市环境与文化氛围

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动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极大地拓展了青年的就业渠道,打破了地域限制,使青年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大湾区内寻找契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象,为青年营造了既宜居又宜业的理想生活空间,此处构建起独具特性的多元文化生态,文化多样性给青年人的创业创新添上了强劲动力,开辟了职业发展的新领域。

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推进过程里,仍旧要面对区域发展不均衡与就业市场竞争压力这两大关键问题,各城市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政策支持上的差异,引起青年就业质量分化明显。就业市场层面,新兴产业对高技能青年需求急剧上扬,但高校培养与职业培训体系滞后,引发供需的错配现象。薪资涨幅受限、失业几率增加,且晋升机会减少等因素,阻碍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需增进城市群政策协同、优化产教融合体系,以调节区域差距并提高青年职业竞争水平。

4 结论与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与创新生态等方面成效斐然。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采用经济发展拉动就业、政策扶持和保障、人才培养与提升、城市环境及文化氛围塑造等机制,有助于显著提升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质量。未来,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构建工作,优化相应制度与服务配套体系,为年轻群体营造更优质的职业成长空间与就业支持环境。同时,也需要留意青年就业市场的变动与需求,及时调整政策和服务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匹配青年的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荣健欣.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使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2):159-167.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9.02.016.

[2] 黎沛文 , 关子郢 .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引才制度之维——以“双区”建设背景下的深圳为例 [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3,38(01):39-51.

[3] 向晓梅 , 李宗洋 , 姚逸禧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的 协 调 性 研 究 [J]. 亚 太 经 济 ,2023,(04):130-139.DOI:10.16407/j.cnki.1000-6052.2023.0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