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作者

郝娜

神木三中 719300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 [1]。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在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掌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在课前必须确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紧扣音乐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小学音乐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合理调节课堂氛围,使音乐课充满美感。

三、把握好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激励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那么,是不是在课堂评价中运用了激励与赏识的语言,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呢?比如老师准备了小奖品,原本她想把奖品发给表现突出的孩子,可是为了充分鼓励学生,到最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奖品,这就失去了奖品的意义,好坏都一样,有的孩子就干脆坐在那里等,反正都会有奖品,何必再去费那个劲!这种评价,在低年级课堂经常看到。起初学生还感觉到新鲜,久了就感到乏味,甚至产生反感。不能真正激发其探索学习欲望,反而会导致他们形成浅尝辄止和随便应付的学习态度。此时,不如针对实际情况恰当地进行有效的激励,用心聆听、用心交流、真诚评价,一旦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是鼓励的,那将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更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

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中,唱游表演,乐曲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随时随地发现并挖掘他们的优点。有时侯,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通常以课本教学为主,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2]。为了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我在实际工作中鼓励小学生成立音乐学习小组,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每个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快乐地成长。课外实践还可以充分锻炼小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淡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情感交流,促进高效音乐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黄小英.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体会[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1)

[2] 仇亚楠.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