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社会实践的路径及效果研究

作者

王阳

潍坊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 潍柴产业学院) 山东省潍坊市 261061

     

1 引言

中央八项规定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自2012 年出台以来,不仅深刻改变了党内政治生态,也对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与社会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如何将这一学习成果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其与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2 价值意义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一种政治规矩,其精神实质更蕴含着浓郁的政治伦理性,充分彰显" 诚实守信、取信于民" 的政治道德原则性和" 还政于民、还利于民 " 的政治道德意义 [1]。将这一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尤其是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从政治意义看,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它在应对 " 四大考验 "" 四种危险 " 的过程中应运而生,遵循 " 问题导向—制度建构—效能转化 " 的行动逻辑 [2]。将这一精神融入大学生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从教育意义看,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是高校落实 " 三全育人 " 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山东大学等高校通过开展 " 寻廉脉 " 廉洁实践课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廉洁文化的力量,证明这种沉浸式教育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加深刻有效。

从社会意义看,大学生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塑造者。他们即将步入职场,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和社会风气。

3 方法思路

3.1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避免简单化的说教和灌输。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专题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中增设专门教学模块。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党支部在集体备课研讨中,聚焦三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增设 " 职业操守与职场伦理 "" 就业数据真实性教育 "" 创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 等专题。这种方式针对性强,能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深入讲解。

二是案例教学: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使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如河南省在学习教育中通报某高职院校教师在创业大赛评审中接受企业宴请的违纪案例,组织党员教师签订《课堂教学廉洁承诺书》,承诺杜绝 " 人情评分 "" 关系推荐 " 等行为。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三是情境模拟:通过模拟求职场景、职场困境等,培养学生廉洁自律意识和应对能力。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党支部组织模拟演练," 组织党员教师模拟参赛团队路演,现场检验评审流程规范性,重点排查 ' 打招呼 ''透露标底 ' 等廉政风险点 "。这种方式互动性强,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是嘉宾分享:邀请行业代表、优秀校友等分享职场经验和廉政体会。如组织毕业生党员担任校友导师,向低年级的同学分享在校期间学习心得、人生感悟,给出宝贵的建议。

3.2 社会实践体系构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体验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渗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良好载体。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融合:

一是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以廉洁教育、作风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政务实习体验:安排学生到政府部门、基层单位实习,亲身体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种实习体验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八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如何转化为具体政务实践。

三是调研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学生可以通过调研了解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执行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四是志愿服务行动: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服务群众的意识。

4 成效与不足

4.1 实践成效

经过各地各校的探索,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

指导与社会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是学生廉洁意识显著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明显增强。

二是就业市场环境逐步净化:随着廉洁教育的深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诚信求职和公平竞争。

三是校企合作深度拓展: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校企合作,促进了更加规范、透明的合作关系。

四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高校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为长效化保障奠定了基础。

4.2 存在问题

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社会实践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高校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有的高校则停留在表面文章,缺乏深入系统的融合方案。

二是长效机制不健全:许多融合措施还停留在运动式、阶段性的层面,缺乏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保障。如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大量制度机制,但如何确保这些制度真正落地见效,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可能导致融合工作难以持续深入。

三是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对于融合效果的评价缺乏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难以准确评估实际成效。如虽然学生们在参与活动后普遍表示收获很大,但这种主观感受难以量化和比较。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就无法准确了解融合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改进方向。

四是社会协同不充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同机制还不完善,企业、政府等社会主体参与度不高。如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廉洁教育,但企业参与度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缺乏社会协同使得融合工作难以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

5 发展前景

随着全党全社会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学习的深入,将其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社会实践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一是注意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廉洁教育平台。如湖南省" 上线运行省' 互联网 + 监督'系统公务接待管理信息平台 ",推动全省公务接待进一步规范。类似地,可以开发大学生就业廉洁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课程、案例库、风险评估等功能,实现精准教育和预警。

二是注重体系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融合体系,实现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覆盖。如安徽某高校 " 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推动与专业教育、素质培养及能力提升深度融合 "。未来应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的全方位渗透。

三是聚力文化培育: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廉洁文化,使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如借助高校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等通过廉洁实践课活动,从廉洁文化中汲取力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自律能力。文化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6 结语

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社会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通过课程建设、社会实践、数字化转型等多种路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职业素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融合创新的路径和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社会协同,使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阎钢 . 试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伦理性及政治道德意义 [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7(3):1-7.

[2]韩升 , 盛 昳嵬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的微观机制及长效策略 . 前沿 ,2025(3).

作者简介:

王阳(1995.8—),男,汉族,籍贯:山东潍坊人,、,专职辅导员,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