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吕晓希
西安沣东实验小学 陕西西安 710086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文本的思辨性,但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单篇教学碎片化”“思辨训练表面化”“评价标准模糊化”等问题,难以实现任务群的整体育人目标。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整合教学资源、落实任务群的有效路径,需突破传统“逐篇讲解”模式。下面将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为小学阶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落地提供实践参考。
一、双线融合:开发单元思辨议题,串联文本与生活
单元思辨议题是统领整个单元教学的核心,需兼顾“文本逻辑线”与“生活逻辑线”,避免脱离文本空谈思辨或局限文本忽视应用。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察与发现”单元为例,文本逻辑线为“《观潮》的场面观察—《走月亮》的细节观察—《爬山虎的脚》的连续观察—《蟋蟀的住宅》的比较观察”,生活逻辑线为“学生的日常观察体验—观察方法的实际运用—观察成果的表达分享”。据此可确定单元思辨议题:如何通过不同观察方法,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并清晰表达观察所得?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三步推进:第一步,教学单元文本时,引导学生梳理各篇目的观察对象与方法,形成“文本观察方法清单”;第二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自己曾观察过的事物及遇到的困难”,如“观察蚂蚁搬家时,不知道该记录哪些内容”;第三步,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对比文本观察方法与自身观察经验,思考“哪些观察方法能解决自己的观察难题”。通过双线融合的议题设计,既紧扣文本核心,又关联学生生活,让思辨有明确的载体与方向。
二、矛盾驱动:创设真实思辨情境,激活思维张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需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尤其是包含“认知矛盾”的真实情境,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发深度思考。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形象分析”单元为例,单元包含《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三篇古典名著选段,均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传统教学多停留在“分析人物特点”,缺乏思辨性。可创设“矛盾情境”:“有同学认为‘诸葛亮的成功全靠运气’,也有同学认为‘诸葛亮的成功全靠智慧’,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文本细节与生活经验,说明理由。”该情境包含两层矛盾:一是“运气”与“智慧”的对立,二是“文本依据”与“生活经验”的关联。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搜集文本证据,如“诸葛亮算准天气”“安排船只布局”等细节证明“智慧”,“曹操多疑的性格”等细节讨论“运气”的影响;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如“班级活动中,成功举办一次班会需要提前策划(智慧),也需要同学配合(运气)”,思考“成功中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
三、阶梯搭建:设计分层思辨支架,降低思维进阶难度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存在差异,需搭建“阶梯式”思辨支架,从“基础型”到“提升型”再到“创新型”,逐步引导学生实现思维进阶,避免因难度过高导致思辨流于形式。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为例,单元目标是“理解寓言寓意,并联系生活谈启示”。针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可设计三层支架:
1. 基础型支架(填空式):“《守株待兔》中,农夫因为 放弃了种田,最后 _____。这告诉我们 的道理。”帮助基础薄弱学生梳理文本逻辑,初步理解寓意;
2. 提升型支架(问题链):“如果农夫第二次又捡到了一只兔子,他应该怎么做才对?为什么?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情?”引导学生跳出文本,思考“寓意的灵活应用”;
3. 创新型支架(任务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模仿《守株待兔》的结构,编一个小寓言,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鼓励思维活跃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将思辨成果转化为语言输出。
四、过程追踪:设计过程性思辨评价量表,关注思维发展轨迹
传统评价多以“最终答案”为标准,忽视学生思辨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需设计“过程性思辨评价量表”,从“文本分析、观点表达、理由支撑、反思调整”四个维度,记录学生的思辨过程,实现“以评促思”。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环境保护”单元为例,单元思辨主题为“如何看待‘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过程性评价量表可设计如下:
表1“环境保护”单元过程性评价量表

在教学中,可采用“学生自评 + 同伴互评 + 教师点评”的方式,每完成一次思辨活动后填写量表。例如,在讨论“是否应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时,学生先自评“理由是否充分”,再由同伴指出“是否遗漏了‘一次性塑料袋的便利’这一角度”,最后教师点评“如何平衡‘便利’与‘环保’”。
结束语: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落地,需依托议题、情境、支架与评价的协同发力。四项策略为教学提供实操路径,助力学生思维成长。未来还需结合学情持续优化,让思辨真正融入语文学习,滋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翠香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探索 [J]. 文科爱好者 ,2025,(01):126-128.
[2] 曹一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A),2025,(01):7-9.
[3] 巫韵佳 . 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