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的创新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侯俊华

舞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462400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特色主体班会课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行为规范引导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班会课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与核心素养培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的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的创新模式构建意义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构建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创新模式意义深远。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此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筑牢根基。它打破了传统班会课的局限,以核心素养为指引,通过丰富多元的主题与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锻炼自主学习、沟通协作等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品格,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为未来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做好充分准备。

2 当前小学班会课存在的问题

2.1 目标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当前小学班会课目标设定存在明显缺陷,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从系统性来看,学校在制定班会课目标时,往往没有将其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规划中,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班会课目标之间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例如,低年级的班会课可能只是简单地强调遵守纪律,而到了高年级,虽然增加了道德教育内容,但与低年级目标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和深化,导致学生在不同阶段难以获得系统、完整的品德与素养培养。从针对性来讲,许多班会课目标过于笼统、宽泛,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2.2 内容陈旧且脱离学生生活

小学班会课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部分班会课内容更新缓慢,多年使用同一套教材或教案,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例如,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仍然使用多年前的案例和方法,没有涉及到当下新兴的网络诈骗、交通安全新法规等内容,导致学生对班会课内容感到陌生和乏味,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另一方面,班会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往往侧重于理论说教,缺乏对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2.3 形式单一且互动性不足

小学班会课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目前,很多小学班会课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单一的形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例如,在主题班会上,教师通常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学生在下面只是静静地听,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有互动环节,也往往只是个别学生的参与,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边缘地位。

3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的创新模式构建策略

3.1 精准锚定目标,贴合核心素养维度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创新模式,首要任务是精准锚定目标。核心素养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具体到小学阶段,需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将核心素养细化分解为班会课的具体目标。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可设定培养对传统文化初步感知的目标,通过传统节日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感受文化魅力;在自主发展上,注重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会活动。

3.2 丰富内容资源,融入多元文化元素

丰富班会课内容资源是创新模式的关键。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科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内容与班会课有机结合,实现学科间的融合渗透。例如,在科学课学习了植物知识后,开展“我与植物共成长”班会,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培养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多元文化元素,拓宽学生的视野。

3.3 创新形式载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创新班会课的形式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育效果。传统的班会课形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可以采用主题活动式,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科技创新”主题班会,设置科技小发明展示、科普知识竞赛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技的魅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式也是不错的选择,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如“班级文化建设”班会,各小组负责设计班级口号、布置教室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管理能力。

3.4 完善评价体系,保障模式有效运行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创新模式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评价应注重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纪律情况,更要重视学生在班会课中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特色主体班会课的创新模式构建与实践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精准定位目标、优化内容选择、创新形式设计和完善评价体系,能够提高班会课的教育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班会课的始终。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创新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德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让特色主体班会课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生本理念下小学课堂管理的五个策略探究 [J]. 赵军林 . 考试周刊 ,2019(69)

[2] 小学课堂管理优化策略探微 [J]. 周佳 . 中华少年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