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作者

周康

湖北工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1、引言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 industry 近年来在全世界都发展得挺快,统计显示 2018 到 2023 年全球建筑市场规模每年平均增长率为 4.5% 左右且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占全球的 20% 还多,不过由于项目越来越复杂、技术不断更新、外部环境也更不确定了,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慢慢就显出局限性来了,并且静态造价管理方法应对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施工进度调整这些动态因素时会力不从心从而致使成本超支、项目延误之类的问题老是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探索符合现代工程建设需求的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模式是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被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所革新,这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动态管理全面介入各环节各方面后能显著提升造价预测的准确性与控制的有效性,像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可把成本偏差率从传统的 10%-15% 降至 5% 以下,并且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为动态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基于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造价管理平台既能实现实时共享数据协同工作,又可通过模拟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效率,所以本文想要深入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实施策略,给建筑行业的高效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关键要素

2.1 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构建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近年来增长态势迅猛,数据表明 2022 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超 31 万亿元,在 GDP 里的比重将近 7%,但随着行业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发突显,因为传统静态管理模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施工条件已经力不从心了,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提出了构建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其核心是把从项目立项到竣工结算的全生命周期都覆盖起来以达成造价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在设计阶段限额设计相当关键,明确投资目标并优化设计方案能保证成本控制在前面,比如某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用了限额设计之后,初步设计阶段的成本偏差率就从 15% 降到 5% 以下且预算准确性提高了不少,另外施工阶段动态跟踪也很重要,实时监控材料价格波动、施工进度以及变更情况并及时调整造价计划可防止由于信息落后造成资源浪费,到了竣工结算阶段,依靠综合评价机制全面复盘项目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能给后续项目当参考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协同合作,即大家一块儿参与并且管理目标统一、责任分工明确才能提升整体管理效率 [1]。

建筑业发展迅速使得造价管理面临更高要求,构建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不但是技术手段的创新而且是管理思想的转变,把传统的阶段性管理变成连续性动态管理就能更好地应对工程建设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当下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且原材料价格起伏不定的情况下全过程管理优势更突出,有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实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后总成本降低了 8% 工期也缩短了 10% 效果十分显著,这说明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造价预测的精准度并能提升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2 信息化技术在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要支撑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推广效果显著,其借助三维建模与数据集成达成工程量计算自动化以及造价信息实时更新的目标从而大幅降低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比如有个超高层建筑项目,用 BIM 平台做造价管理后工程量计算时间缩减 40% 且靠碰撞检测功能避开大概 200 万的设计变更损失。另外,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也给造价管理带来新工具,分析历史项目数据能更精准地预测未来成本趋势进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就像某企业搭建基于云计算的造价数据库后可实现实时监控全国建筑材料价格以有效躲开市场价格波动引发的成本失控风险,所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造价管理效率而且推动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动态管理打下坚实根基 [2]。

2.3 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的制定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里,制定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对项目顺利施行相当重要,因为统计显示这几年我国建筑工程由于造价失控致使项目亏损的比例达15%,大多是因为风险因素被忽视或者应对不好,所以动态管理框架下得建立起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机制,首先要弄清影响造价的主要风险源,像政策有变、市场价格起伏、施工技术难处、不可抗力事件之类的,其次要用信息化工具把各类风险量化分析以确定其发生的几率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就像某个桥梁建设项目引进风险矩阵模型后发现钢材价格上涨是主要风险因素,于是就提前用锁价的采购策略使材料成本降低了 10% ,而且制定控制策略要结合项目实际采用分级管理和灵活应对的方法,对高风险事项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约束、保险机制分担等来防范,中低风险则靠强化内部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来化解,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有效施行不但能减少项目的不确定因素还能给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3、结论

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是个重要议题且有着深远意义,因为对其开展研究和实践能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这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数据表明2018 到2023 年全球建筑业每年平均增长率为3.5%且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 30 万亿,使得行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传统静态管理模式应对多变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已经力不从心,而动态管理灵活又具适应性,在这种情况下成了解决工程造价问题的关键办法 [3]。研究显示,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模式能把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施工阶段的动态跟踪、竣工结算阶段的综合评价有效整合起来,让造价预测更精准且成本控制更有效,并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该模式优势更明显,基于 BIM 技术的造价管理平台可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更新,给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健全管理制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协调沟通这些实施策略被提出来,保障了动态管理落到实处。总的来说,动态管理既提高了工程造价精确度,又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项目风险,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经济价值,本研究为建筑行业造价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也给探索更智能、精细的管理模式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洪仙娟 ;.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2):86.

[2] 赵崇秀 ;.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J]. 四川建材 ,2024(10):227-228.

[3] 张 洁 ;.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预 算 审 核 的 工 作 要 点 [J]. 中 国 招标 ,2025(0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