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化工过程中关键装备失效机理及预防策略

作者

周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 辽宁葫芦岛 125000

引言: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化工企业对社会效益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了解化工产业运作特点,整体工艺相对复杂且需要运用多元化装备,一些关键的设备投入使用后长期面临着腐蚀性强、温度高等特殊的环境条件,在种种化学作用、应力干扰下,容易出现装备失效现象。为保证产业稳定运作,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应科学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促进化工领域健康发展。

1. 化工领域的关键装备失效机理分析

1.1 机械失效机理

结合机械失效现象来看,失效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含蠕变、磨损、疲劳等不同类型的情况。综合研究化工领域应用的装置,生产期间需要用到旋转设备,比如搅拌器、阀、泵等,若设备长时间投入使用,机械之间的摩擦作用增强,长时间运行下出现磨损情况。以磨损量作为切入口,即W,相关影响因素多元化,有关公式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关于 K ,表达的是磨损系数;关于 P ,表示的是接触中的压力作用;关于L、 H ,前者表示的是滑动距离,后者表示的是材料的硬度。

研究疲劳失效现象,它的出现通常是在循环荷载的影响条件下。细致观察换热器管板对应连接的部位,一方面面对热应力作用,另一方面面临机械应力作用,两者相互交替,而材料具有特定的疲劳极限,如果应力幅值大于这一极限,那么便会产生微裂纹。

1.2 腐蚀失效机理

化工生产领域中,一些关键的装备要长时间运行,且周围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面对的工作介质中,主要存在盐溶液、强碱或酸等条件,当与材料的表层区域产生接触,会自然产生电化学作用,或者引发化学反应,对金属材料会形成明显的影响,导致其厚度减少,如果长时间不加以处理,材料的使用功能便会缺失。以不锈钢反应釜为例,当所处的环境条件为硫酸形式,从铬元素来看,当和氧相互结合,能够产生较为致密的且具有保护作用的膜,然而,如果环境中的酸碱值变化,pH 不足 3.0 时,此种条件会导致氧化膜遭到破坏,对部分元素产生影响,如 Fe、Cr、Ni,使其在金属的表层区域被快速溶解,观察材料的表层部位,能够看到比较均匀的腐蚀现象 [1]。

1.3 材料劣化失效机理

当装备引进化工生产体系后,所处环境条件通常为温度水平较高、辐射作用强等条件,当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从微观视角来看,材料的结构渐渐产生变化,严重情况下其性能也会明显劣化。以装置体系中的高压加氢反应器为例,了解有关材料劣化失效现象,可知比较明显的是氢侵蚀。经过时间的推移,氢原子开始渗透,流进钢材晶格,这一过程中有机结合碳原子,形成的产物为甲烷,观察材料内部变化,会形成一定的微裂纹,还会存在高压气泡。

2. 预防化工过程中关键装备失效的可靠策略

2.1 引进监测与维护技术

化工装备种类较多,为做到装备失效的有效预防,要采取实时监测技术跟进装备的监管工作。当采取腐蚀监测技术时,为了检验现实环节的腐蚀速率水平,应以电阻探针作为辅助工具,调控好技术参数,其中在灵敏度层面,应保证达到 0.001mm/ 年,而对于数据采集过程,要留有合适的间隔时间,具体应为 60min,此条件下能够尽早查出腐蚀现象严重的部位,提前干预避免出现穿孔的事故问题。若运用声发射技术在设备中展开监测工作时,主要检验的现象是裂纹的拓展情况,此项技术对裂纹检测条件具有明确的要求,所支持的检测规格为 0.5mm 的形式,如果察觉存在异常情况,将进行失效风险预警 [2]。

装备失效会影响生产工序的正常运作,为达到预防效果要科学制定维护决策,维护决策务必要合规科学,故而,可引进匹配的设备状态评估技术,获取多元化信息避免出现维护决策疏漏。一般来讲薄弱区域状态识别挑战性较高,此过程可利用超声波厚度测量技术,本着每秒 200mm 的扫描速度,获取精准参数信息后推进壁厚分布图的绘制。面对装备的表层部位,若要全面、清晰地识别裂纹状况,可利用的手段为磁粉探伤技术,调整灵敏度指标,保证达到2μm×0.5mm ,调控检测速度,每小时应达到 1 ㎡的效果,找出不易察觉的失效问题。

2.2 强化设计优化

围绕化工领域的工况条件,筛选适合各场景应用条件的材料。若设备运行期间要长时间面对带有较强腐蚀作用的环境,比如,设备隶属酸性水汽提装置体系内,要保证所应用的材料能够有效抵御腐蚀作用,重点应用哈氏合金、钛合金等材料;若设备所处条件温度水平较高,比如在延迟焦化装置内,要用到焦炭塔,其中要想选择材料应做到具有优良的氧化抵抗作用,还应具有高水平的高温强度。

关注结构设计,融入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促进设备在实际运行阶段不会过度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从强度、稳定性角度增强设备的性能。当进行结构设计时,总结经验可知一些比较容易集中应力的部位为缺口、拐角等,对此,要确保应用的结构形式为圆滑过渡状态;一些部件投入使用时需要承载高强度的荷载,当进行结构设计时,需围绕强度指标准确计算,尽可能完善结构体系,满足现实工作荷载要求。要想获得强度、刚度过关的设备,也可采取其他处理方式,比如添加支撑结构、强筋等。此外,务必要提升对设备密封性的关注度,根据具体的工况条件,把握介质的属性,使密封形式符合要求。比如,经过多介质的分析,其属于容易燃烧爆炸、温度高等条件,当选择密封形式时,可应用性能水平较高的机械密封模式。

2.3 合理应用表面处理与防护技术

化工装备使用期间失效现象是影响设备运行的主要问题,要想提升失效预防水平,应及时应用表面处理技术。比如,当处理不锈钢材质的表层部位时,可落实电化学抛光技术,它能够改变表层部位的粗糙程度,当粗糙程度下降后,一些沉积物不能获得有效的附着条件,真正起到保护表层的作用。化工装备失效预防管理期间,还应注重涂层防护技术的利用。比如,针对储罐的内壁实现腐蚀防范处理,应结合具体说明和工况条件利用环氧酚醛涂层,其具有较强的附着作用,具体为 18MPa,且能够有效抵御高温环境,耐热性能可达 180C ,该涂层防护技术投入使用后化工装备的使用年限进一步增加。

2.4 积极落实预防性维护举措

预防性维护是提前部署的一种技术手段,由专业人员设定周密的计划和标准的程序,在设备中细致展开维护与保养操作。比如,工作人员细致设定完整的预防性维护计划,针对一些重点部件,如泵的轴承,执行润滑维护手段,并根据计划安排,间隔半年完成一次密封件的更换操作,石化企业坚持将该计划落于实处,极大控制了泵故障发生的可能,促使泵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明显变长,时间延长约 2000h[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推动石化行业高效发展,应针对化工过程的关键设备执行科学的管控手段,细致分析关键装备失效机理,明确机械失效、腐蚀失效、材料劣化失效等机理内容,引进监测与维护技术,强化设计优化,合理应用表面处理与防护技术,积极落实预防性维护举措,推动石化产业有序运作。

参考文献:

[1] 章春明 . 化工装备腐蚀与防腐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A]2024 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下)[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3.

[2] 郑宗娟 , 刘凯利 . 本质安全理论支持下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分析 [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4,44(17):76-78.

[3] 葛涛 , 王玉 , 白宇 , 等 . 煤化工装备中关键阀内件的失效行为及表面强化技术 [J]. 流体机械 ,2024,52(02):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