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练写, 写中促读
董军平
甘肃省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741020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快速提高的阶段。语文课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别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促进。长期以来,阅读与写作往往被视为教学中的两个独立模块,学生在阅读时机械接受,在写作时无从下笔,导致语文学习效果不佳。为打破“阅读为读而读,写作为写而写”的局面,教师需从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出发,构建“读中练写、写中促读”的高效语文阅读教学体系。
一、“读写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探索
(一)理论依据
“读中练写、写中促读”的理念源于语言学习本身的规律,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语言观的重要体现。阅读和写作都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过程,阅读是语言输入与思维模板的过程,写作就是语言输出与思维重组的过程。新课标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张在真实情境中整合“听说读写”,形成良性循环。把读和写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习得语言,在表达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目标。
(二)实践意义
“读中练写,写中促读”这样的教学策略有着实际的意义。“读”和“写”被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积累语言,吸取表达方式,在写作时加深对文本内容以及结构的认识,从而达成语言的内化及输出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策略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改进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课堂更为生动且高效。通过读写融合,教师可以更为完全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进而使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改变,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实教学。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与写作脱节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脱节的问题,这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当下一些教学中,阅读偏重知识点讲解及文本内容把握,写作则是独立展开的训练科目,两者缺少关联 [1]。学生在阅读里不能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时缺少表达依托,从而造成语言应用能力发展迟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效率难以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发展。
(二)学生阅读思维薄弱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学生阅读思维弱化属于限制阅读成果优化的重要难题之一。很多学生在阅读进程中只是简单地对字面信息加以认识,却缺少对文章结构、语言表述以及作者情感的细致剖析和思索,碰上文本里的隐藏消息,人物心理变化或者写作意图之类的时候,常常不能够作出合理的揣测,显露出理解浅陋,分析不透彻、表达无力之类的现象。这种阅读思维浅薄化,妨碍了学生对文章总体掌控、语言有效吸收,同时也使语文学习变得无逻辑、无批判力,进而不利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所学科目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读写融合策略在小学高年级高效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精选文本资源,打造读写共生的教学内容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选取好的文本资源是开展读写融合策略的关键。文本必须具备思想价值、语言价值以及写作价值,能指引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体会表达、认识结构,进而为写作储备素材并创建范本。教师挑选文本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深度,又要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保障文本既可激发阅读的兴趣,又可给写作训练给予有效的支撑 [2]。通过这些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拓 展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效率。
(二)构建“读写互促”的教学环节
创建“读写互动”的教学环节是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关键途径,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工作,凭借恰当的教学步骤规划,做到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相互渗透。在阅读部分,引领学生留意语言表达、文章架构以及感情流传情况,从而为后续写作积累素材和思考方向;而在写作当中,则可以促使学生回到文本里面寻找写作方法、语言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进行再次创造,加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及“读写并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全篇文本的理解以及语言迁移能力,提高整体语文水平。
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中,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思考地球的独特之处及与我们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及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假如地球遭到破坏,我们将会面对什么?”并布置相关写作任务,比如写一份环保倡议书,写一封“给未来的自己的一封信”,把阅读理解变成有情感、有思考的文字表达。这样的“先读后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做到读写协调发展。
(三)深化文本理解,促进思维表达能力提升
读写融合策略之下,深化理解文本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读书时冲破文字层面的意义,深入领会文本结构安排、语言特点和情感蕴含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探究意识,采用设问,讨论,批注等途径,推动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本展开考虑,培育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3]。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的阅读体会和思维成果转化为语言表述,在写作当中体现出来。如此一来,既能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能带动他们的表达水平和写作思路不断发展,做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进而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
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好的故事》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故事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对故事背后意义的思考。通过设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故事,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随后,教师安排写作任务,如续写故事结尾、改写人物对话或表达个人感受,促使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书面表达。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论:
“读中练写,写中促读”不只是教学方法 , 更是语文教学发展改革的方向 ,在新课标视野下语文要回到语言本体与学生身上。以读促写、读写合一的方式打破学科壁垒、技能分割 , 形成“理解一表达一反思”的一体化学习路径 , 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 改良课堂结构,积极寻找有效的融合方式,为学生架起语言学习之桥,而且需要有评价、课程、教学研究等方面的配合。相信随着不断地实践与反省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会更加科学高效 ,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庞影 . 读中练写 , 写中促读——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7):33-35.
[2] 刘凯惠 . 核心素养视域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高年级高效阅读教学策略 [J].2024(29):24-27.
[3] 张 琦 . 新 课 标 视 域 下 小 学 高 年 级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策 略 探 讨[J].2024(1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