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关键能力提升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刘泽敏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上村中心学校积石小学 山西长治 046000
引言:
数学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备能力基础,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等核心要素,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创新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仍显不足。面对这一现状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成为亟待解决问题,立足教学实践从现状分析入手,探索数学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效路径,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小学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
小学数学关键能力培养面临多重现实困境,表现为对数学关键能力认识不清晰界定不准确问题,部分教师对数学关键能力内涵理解不深入,仅停留在表面认识,将其简单等同于计算能力与解题能力,忽视数学思维方式、问题解决策略等深层次能力培养。教学目标设定时能力目标表述模糊,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有效指导教学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教材编排体系虽蕴含丰富能力培养要素,但教师挖掘不够深入辅助资源建设滞后,缺乏针对性能力培养素材与活动设计。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数学素养不高,对数学本质理解不够深刻,难以准确把握关键能力培养要点,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与应用能力。
教学方式与评价机制制约关键能力培养实效,传统讲授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教师习惯按照讲解 - 示范 - 练习固定模式推进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与思考机会,课堂提问设计层次不高多为封闭性问题,难以激发高阶思维,练习设计侧重算法训练与题型操练,创新性、开放性、挑战性任务不足难以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应用情境设计不真实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感受数学价值,评价机制仍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标准,过分关注知识掌握程度与解题正确率,忽视思维过程与能力发展评估,形成性评价工具缺乏,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能力发展状况,这些问题共同制约着小学数学关键能力培养实效,亟需寻找突破路径。
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与实践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需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思维冲突情境,引发认知失衡激发思考欲望,问题设计应彰显数学本质挖掘概念形成关键环节,关注学生思维障碍点设置思维跳板引导突破。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维方法显性指导,包括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策略,思维训练需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经历操作感知 - 表象思维 - 抽象概括完整过程。多元表征转换有助于深化概念理解,引导学生在实物操作、图形表示等不同表征间建立联系形成灵活思维习惯,教学设计应注重开放性任务设置,如猜想验证、多解探究等活动培养发散思维与批判思维。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能帮助学生外显思维过程,如思维导图、解题反思等促进元认知能力发展,课堂文化建设同样重要,教师应容错鼓励给予足够思考时间,创设平等对话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为例,通过问题链设计激发思维深度,课堂伊始创设公平分糖果情境:六个小朋友分享四分之三盒糖果,每人可得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以整数已有知识,再设疑:若分给六个小组而非个人呢?通过情境微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维探索。设计思维跳跃点:将分给六个小组转化为每组得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本质是平均分配与取部分复合过程,思维方法指导阶段教师引入类比策略,通过整数乘法与分数乘法对比,发现运算规律共性。为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组织三种表达活动:学生分组用文字描述、图形表示、符号表达三种方式呈现分数乘法理解交流不同表征优势,思维迁移环节设计创编应用题任务,学生自主创设分数乘法实际应用场景,互评交流从被动解题转为主动建构。课堂总结采用思维地图工具,引导学生梳理分数乘法概念形成路径与解题策略,形成结构化认知促进思维内化,通过这种基于思维训练系统设计,学生不仅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方法,更经历完整数学思维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数学应用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
数学应用能力提升需立足真实生活情境,将抽象数学概念与现实世界建立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教学设计应遵循情境引入 - 问题发现 - 模型建立 - 解决应用 - 反思迁移完整路径,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应用全过程。情境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能自然引发数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指导其提取关键信息舍弃无关因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策略选择需多样化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比较各种策略优劣形成灵活应用意识,实践活动开展是提升应用能力关键环节,通过实地测量、市场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工具使用增强应用自信。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为例,设计温度探秘主题项目将负数概念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课堂伊始展示全球极端温度分布图,呈现南极零下几十度极寒温度记录,引发思考:如何表示低于零度温度?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习需求。引入负数温度计模型学生操作模拟温度变化,经历温度升降过程感受零上零下温度变化规律,建立负数直观认识拓展应用场景组织负数寻踪小队活动,学生分组搜集日常生活中负数应用实例,如海拔高度、电梯楼层等,扩展负数应用视野。设计气象站实践项目学生每日记录当地气温变化,绘制温度曲线图分析一周温度变化趋势体验负数在数据分析中应用,创设环球旅行情境学生查找世界各地实时温度比较不同地区温差,解决需要携带何种衣物实际问题,感受负数比较大小实际意义。
结论:
小学数学关键能力培养是新时代数学教育核心任务,需要系统设计与持续实践,当前小学数学关键能力培养虽面临认识不清、方式陈旧等问题,但通过科学策略实施仍能实现有效突破。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资源,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关注关键能力培养教学新常态,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燕梅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实践研究 [J].美眉 , 2023(3):0247-0249.
[2] 曹勃 .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C]//2023 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西安分论坛. 华容县章华镇红石中学五星小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