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中高职联合办学模式下的中职音乐教师成长的思考

作者

林红英

福建南平机电职业学校 353000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中职的办学模式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我校现与多所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培养学生,这种办法模式不仅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提高了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如我校的“民族音乐与舞蹈”经过多年的联合办学培养学生,使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日臻完善。中、高职联合办学,使我校的音乐类专业的由原有的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同时,现也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因此,对中职音乐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专业、更全面的要求,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本论将介绍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中职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与专业发展存在的瓶颈

中职教育音乐类专业是秉承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民族地区文艺团体以及文化馆站等服务行业,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的表演、传承与研究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教育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的教师,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我校中职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与专业发展来看,存在以下瓶颈:

(一)音乐教育功能发生变化,教师专业意识急需转变

中职学校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我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的原因,原来没有设置音乐类专业,学校主要方向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所以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音乐课的开设充当的是专业课的绿叶,音乐课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等方面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功能也仅是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得到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优化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发展定位,学校专业设置随应社会需求和升学方向增设了“民族音乐与舞蹈”等专业,音乐教育功能发生变化,音乐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地位突显,教师专业意识急需转变。

(二)师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教师专业技能整合亟待优化

民族音乐与舞蹈、舞台艺术与戏曲表演专业等专业,都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课程设置,为了满足学校音乐类专业设置的需要,近年来我校也开始注重音乐教师人才引进与扩充,从学校设置的“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与要求,其专业技能课涵盖中外音乐史与鉴赏、合唱与指挥、舞台艺术与表演、乐器演奏等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更全面的需求,近年来应聘音乐舞蹈学类中有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师,每位音乐师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教师专业技能整合亟待优化。

(三)社会实践结合度受限,专业实践机制建立有待完善

由于音乐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通常是校内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校内组织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真实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音乐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大于意义;也有部分学生会到社会组织机构进行实习,但与本专业匹配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专业实践匹配度相对于其它专业较窄,很难得到专业对口实践的机会,社会实践结合度受限,专业实践机制建立有待完善。

二、基于PDS 教育理念,中高职联合办学中的教师成长的可能性

PDS 即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早由美国霍尔姆斯小组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是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地方的公立中、小学或学区合作成立的一种师资培训学校。它是针对教师职前教育中缺乏中小学的参与而使师范生实践经验不足进而延长其教师适应期而提议建立的,同时,也是为了改变在职教师培训由于缺乏大学的充分介入而效果不令人满意的现状而创建的 [1]。基于 PDS 教育理念,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契合 PDS 教育理念,为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中高职校与校融合中,在教师与教师的通力合作中,提供了培养路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引发了在PDS 教育理念下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三、中高职联合办学模式下的教师成长路径的思考

在中高职贯通的联合办学下,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通力合作,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高、中职院校协商制定专业发展方案和计划,致力于中职音乐专业意识的提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 [2]。我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根据高职或本科院校对应专业需求,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头脑风暴,协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课程为主的实训内容:歌唱表演、舞蹈表演等;以行业规范和技能操作为主的实训内容: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岗位技能应用实习、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技能考证。同组教师亲身经历专业发展方案和计划,并通力决策的参与感使得教师对专业定位、专业要求、专业方向有了较明确的理解与感悟,每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所擅长的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步并进,完善“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以达成中职音乐教师专业意识的转变。

(二)促进中职、高音乐教师集体协作,实现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音乐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成果共享。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针对中职的教育教学更要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管理 [2]。“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面对学校音乐组师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新老交替梯队断层现状,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注重各方合作学习与实践共享,促进中职、高职音乐教师集体协作,教师专业技能有效整合。

1.“以学促研”:加强中职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融合高职院校音乐表演类教学课程安排,作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 确立带有渐进性、标准化的学生评估体系,为学生的成长作出合理的规划,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并落到实处;

2.“以帮带研”:建立高职与中职校教师间的“山海协作”传帮带,实施青蓝师徒结对活动,以高职带中职,以高职促中职,明确成长方向,有效缩短中职教师的成长时间,迅速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3.“以赛促长”:每学年有计划地安排虽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到高职院校交流演出和技能大赛,如音乐剧排练、“朱子之歌”合唱比赛等文体活动,也利用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职业大赛契机,使中、高职院校教师间互帮互助,相承相传,在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了锻练成长,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以研促教”:扎实开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观察等多项活动,对评课活动关注点除了评出优点,更重要的是要求评出不足,互评共进,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的中职专业评估机制,促进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 [3]。围绕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过程性、多元化的原则,对教师评价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突出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与成效。同时在实习实践环节上,充分利用延平区当地民族歌舞团和文化馆站的社会有利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和互利式的岗位对接活动,指派音乐教师轮岗带队实习实践,抓住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建立带有渐进性的标准化评估体系,促进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结语

本人作为中职与高职联合办学的模式下的受益者,我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我所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表现十分优秀,连续三年学生们在职业院校艺术表演比赛中取得佳绩。 在深化中职与高职联合办学的模式下,提供了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之路,PDS 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独特形态,实际上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转化融通、交互共生的现实样态,根据中职音乐教师的实际问题和紧迫需求设置进行,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是一个持续跟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的工作,基于 PDS 理念指导下并不断拓展延伸,赋能各方,中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必将进一步生根发芽,助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 鹃 . 美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模式(PDS)及在国内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18(100).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8.htm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22.12.2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3/content_5736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