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实践研究
顾莉娟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校区
引言:
当前我国推进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开展了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学科,除了开展语言知识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和评价是分离的,评价以结果为标准,无法体现学生发展。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对教学进行评价,融入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学具有调节作用,保障教学质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
1. 促进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
核心素养观要求着小学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教学,要综合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等素养。评价一体化有利于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有利于教学进度和教学评价进度的统一,评价不再是在课后“一刀切”的分数判断,而是为教学方向、教学目标的引导与反馈,保证了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统一而系统的评价标准,让教师对达成素养的学生具体表现有了明确的把握,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使教学目标不断实现,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2. 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注重评价的全程性、多元性,强调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不仅仅考查学生对单词、句型的记忆情况,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考查,更加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和实用能力的考查,学生可以通过课上的反馈和辅导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语言技能上的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化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强化学生学习责任。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不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通过评价他人可以得到他人不同角度的评价,获得他人的反馈,获得他人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认同。教师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进行针对性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规律,一校一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方位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创新的、合作化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二、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指,教学评价一体化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主动学习与评价的积极性。小学生是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与能力提升的主体,评价的设计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作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与反思者,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评价,形成自控能力,成为自身学习的主人,围绕英语学习过程、态度与方式,而非结果来开展评价活动,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把控,提升英语学习效果与教学水平。
2.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即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使学习变得轻松和有趣,使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成为快乐的学习过程。以游戏、竞赛和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对英语教学和评价的焦虑感,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愿意表达,让趣味性的评价唤起学生更多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把生活元素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融入教学,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促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强调教学评价一体化的落脚点是真实的运用语言情景,突出语言知识的应用性,小学英语评价不能仅是纸笔评价,还需通过任务、情景、角色等形式考核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效果,贴近生活中的真实交际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运用语言情景中运用英语,增加语言的交际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实践性评价中,学生可以在交际中体验语言魅力、感悟语言功用、形成语言习惯、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实现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
1.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语言与素养并重
多元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一体化中的环节之一,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性知识,也考察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语言文化素养的发展。以三年级上册《Unit 2 What's your name?》为例,本单元的内容以简单的问候,自我介绍等句型为基础,教师设置听说读写各部分的评价,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课堂角色表演,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英语打招呼,互相自我介绍,教师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考察学生发音是否正确,句型的正确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相互点评交流语言得体、得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多元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得以巩固,交际能力、文化意识得到同步发展,教师评价不仅仅是成绩检测更是改进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推动语言学习从语言知识的积累到语言运用的发展转变。同时,这样的评价体系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整体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评价注重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言语交际心理情感,有效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语境中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认同感的不断提升。
2. 深化形成性评价,推动教学动态优化
形成性评价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跟踪评价、及时反馈以及教学策略的调整。在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形成性评价来了解学生对于 can 句型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can”句型表达能力及时反馈,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课后小测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欠缺,在句型和读音上有所欠缺。教师根据反馈结果,通过肢体语言教学,结合篮球运动动作展示“Can”句型的使用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并加以记忆。通过小组游戏,让学生合作游戏使用英语表达出自己会做的事情,巩固语言表达。形成性评价反馈的信息,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难度。形成性评价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成就感,使他们持续不断地从学习中得到鼓励并获得自信。另外对形成性学习的评价,也便于师生沟通,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内容个性化,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
3. 推动学生参与评价,提升学习自主性
将学生有效纳入评价是改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参与评价的多层次。在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情景模拟,分角色扮演问路和指路者进行对话视频录制。在录制完成后先进行自评,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单词发音准确度、句型运用和表达的流利度;在同伴互评中,请小组成员其他同学观看视频,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建议,例如:降低语速;补充礼貌用语等。教师收集学生评价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反馈,设计指导方案。这些方法让学生提高了自身学习的认知力和控制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合作意识和表达的自信心。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以生为本,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核心素养。而且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反思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方案与策略,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质量和效果有所提升。教师也能通过学生评价,有针对性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改进课堂教学。
4. 创设真实语境,促进语言实践与文化认知
真实语言语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意识。以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为例,通过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以小组为单位,模拟“An interestingcountry”场景,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介绍本小组国家的风俗、景点、节日等,然后,学生进行展示与提问等。教师的评价既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流利程度,也涉及信息内容梳理的组织能力、对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及对其他文化的尊重等方面。教师通过观察了解,结合学生评价,综合给出学生英语语言跨文化应用能力评价。真实语境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巩固课本所学语言知识,提升语言应用信心与应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英语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培养,实现知识向能力与素养的转化。与此同时,学生在准备和展示中,实践信息收集、整理和输出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公开演讲的能力。真实语境的教学,让语言学习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多元文化理解与包容,为培养全球化、跨文化交流人才和具有包容开放的国际视野、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对未来国际环境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既实现了目标与评价对象的关联,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坚持主体性、趣味性、实践性,融入多元性、过程性教学评价,让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优化,促进个性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范桂瑜.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为例 [J]. 吉林教育 ,2025,(03):49-52.
[2] 卢诗雨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3,(2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