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刘泽敏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上村中心学校积石小学 山西长治 046000

引言:

创新能力作为二十一世纪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焦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形成关键期,数学学科因其逻辑性、抽象性与应用性特点,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立足教学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呈现不平衡特征,部分学校与教师已开始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尝试改革教学方式,引入开放性问题与探究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创新能力培养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从教学理念看应试导向思想依然存在,部分教师过分关注知识传授与解题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流于形式。从教学内容看教材使用不够灵活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与学生经验世界联系难以激发创新思考,从教学方法看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主动探索与创造机会有限。

学生创新能力表现也存在明显分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方面多数学生习惯按常规思路解决问题,缺乏质疑精神与挑战意识遇到非常规问题时容易放弃,创新思维方面学生发散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发展不足,思维定势明显思维灵活性与流畅性欠缺,难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方法方面学生问题解决策略单一缺乏系统科学方法指导,解题过程机械刻板创造性解法匮乏,创新实践方面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不足,数学建模与应用能力薄弱缺乏将数学知识迁移应用于实际情境能力。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设计与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应立足学生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构建多层次问题体系,生活化情境设计是基础策略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生活场景出发,挖掘数学元素设计贴近生活实际问题,如将购物、旅行、游戏等活动融入数学问题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问题设计应遵循开放性原则避免单一答案或解法限制,可设计多解问题、开放结局问题等,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情境还应体现层次性,按照认知难度设计基础性问题、拓展性问题与挑战性问题,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促进思维逐步提升。创新思维培养需要系统训练与方法指导,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发散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类比思维训练等。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分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校园美化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伊始教师提出情境:学校计划在操场周围种植花草美化环境,每位同学负责种植一小片区域需要计算所需花草数量。教师展示操场平面图,标注出长方形绿化带并设置开放性问题:如果每平方米种植花草数量是三分之二,你负责区域面积是四分之三平方米,需要准备多少花草?如果每位同学区域形状与面积都不同,如何确定所需花草总量?这一情境设计将抽象分数乘法与校园美化实际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式:鼓励类比思维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含义,思考分数乘法实际意义,激发形象思维通过绘制图形直观表示分数乘法过程,接着培养逆向思维设计已知花草总量与单位面积用量,求负责区域面积问题。教师还巧妙设置思维冲突点,如提出三分之二乘以四分之三结果会比原数大还是小问题,打破学生乘法结果一定变大思维定势。通过情境探究学生不仅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方法,更理解其实际意义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并在开放性问题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体现数学学习与生活应用紧密联系。

三、小学数学开放探究活动与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开放探究活动设计应体现系统性与实践性,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广阔空间,项目学习是有效组织形式教师设计数学主题项目,如校园测量师、家庭理财规划、社区调查分析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活动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遵循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施探究—成果交流—反思评价基本流程,教师主要起引导与支持作用,可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数学问题创编等,通过分工协作、交流碰撞产生创新火花。探究材料应多样化,除传统纸笔材料外可引入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手段,丰富探究途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需要构建支持系统与评价机制形成持续发展动力,数学实验室建设是基础保障,学校应配备必要实验设备与材料,创设专门空间供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与探究。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负数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温度探险家开放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活动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历时一周,让学生围绕负数概念与应用开展系统探究。教师创设探究情境:全球气候变化中心邀请学生担任温度探究小助手,探索极地温度变化规律,教师准备探究工具包包含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等材料,并设计核心探究问题:如何用数学方式表示零下温度?不同地区温度如何比较?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而且经历四个探究阶段。发现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气温,发现存在零下温度现象产生表示需求,建构阶段小组讨论如何表示零下温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负数概念与表示方法,应用阶段学生收集不同地区气温数据,绘制温度数轴标注各地温度,比较温度高低计算温度差值解决实际问题,创新阶段学生拓展思考负数应用于其他情境可能性,如海拔高度、金融盈亏、历史纪年等。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探索问题情境设计与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构建开放探究活动与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体系,形成系统完整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框架。进一步关注创新能力评价标准与工具开发,深化创新教学模式实证探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创新教学新形态,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露颖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 2023(7).DOI:10.12277/j.issn.1005-0043.2021.07.0925.

[2] 蒙述林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J]. 大众文摘 , 2023(24):0070-0072.

[3] 邵剑南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J]. 考试周刊 ,20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