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浸润数学文化,走进数学世界

作者

翁羽 冯芳

攀枝花市凤凰小学长寿路学校 617000

一、引言

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数学文化涵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学、数学与社会的联系等多方面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仍存在不足,许多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文化浸润,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领略数学的深层内涵。探索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路径,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数学文化中丰富的故事、趣味的谜题、奇妙的数学现象等,能为枯燥的数学知识披上生动有趣的外衣。例如,在讲解圆周率时,引入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与探索精神,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精彩的历史情节结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

数学文化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是数学知识的灵魂。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学习分数概念时,结合古代人们分物的生活场景以及分数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史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数学美学的渗透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分析数学在建筑设计、密码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 。

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融入存在的问题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够深入,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忽视了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挖掘和融入数学文化的意识,导致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流于表面 。

即使部分教师有融入数学文化的想法,但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往往较为单一。通常只是简单地讲述数学故事或展示图片,缺乏与数学知识的深度融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难以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专门针对数学文化融入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材中涉及数学文化的内容较少且分散,缺乏系统的数学文化教学素材,如数学文化读本、多媒体资源等,这给教师开展数学文化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四、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路径

结合教材挖掘文化元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元素。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介绍古希腊数学家对几何图形的研究成果,以及几何图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在学习计算知识时,引入古代的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的演变历史 。通过将数学文化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使数学文化的融入自然流畅。

开发校本数学文化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发校本数学文化课程。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史故事、数学谜题、数学与生活等模块。例如,低年级可以设计以数学童话、数学游戏为主的课程,如“数字王国的奇妙之旅”,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高年级可以开设数学史专题课程,如“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脉络,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故事教学法:利用数学故事开展教学,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时,讲述高斯小时候计算1 到 100 之和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高斯的计算方法,从而理解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通过故事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比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创设“古代集市贸易”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商人、顾客等角色,统计商品的种类、数量和价格等信息。在情境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统计方法,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古代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数学文化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后,让学生探究“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了解圆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

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数学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如数学文化网站、在线课程等,获取更多的数学文化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收集优质的网络资源,如数学科普视频、数学文化纪录片等,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例如,播放《被数学选中的人》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整合社区资源: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发数学文化教育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中的数学展览,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邀请数学文化专家、数学家走进校园,举办数学文化讲座,与学生分享数学文化知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

鼓励学生创作: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创作数学文化作品,如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绘本等。通过创作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学校展示,营造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

多元化评价内容:将数学文化纳入教学评价内容,不仅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程度、学习兴趣和态度等。例如,评价学生是否了解重要的数学史事件、是否能够运用数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对数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等 。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运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评价等。例如,通过观察学生在数学文化主题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通过批改学生的数学文化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作业,评价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开展数学文化项目学习,如“数学文化主题探究”,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结论

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多元教学资源和改革教学评价等有效路径,能够让数学文化真正浸润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走进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持续深入探索数学文化融入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3] 汪晓勤。数学文化透视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