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瓶颈与多维度融入路径优化探究
杨璐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引言
国家相关部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由理念摸索阶段迈入全面落地践行时期,使之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育质量的核心指标。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作为契合酒店行业发展诉求的应用型学科门类,具备理论的系统性、实践的强关联性以及时代的创新性特点 [1]。伴随数字技术在酒店业里的深度交融渗透,传统酒店管理范式加速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变,要求从业者拥有精湛超凡的服务技艺与数字化操作本领,更需要其具备坚定的职业信仰、深厚的文化自信、严谨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既是响应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也是化解专业育人困境、培育高素质数字化酒店管理人才的现实所需 [2]。
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并非特指某一门具体课程,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教育教学理念与体系,涵盖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与教育目标等多重维度,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课程思政理念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壁垒,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基础课、通识课等非思政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与各方面,是教育领域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系统工程,实现学生品格塑造、价值观形成与知识能力发展的统一 [3]。
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瓶颈
当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工作中存在诸多瓶颈。一方面,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多局限于传统服务场景,尚未形成适配专业特质的立体体系。该专业的核心特质之一是数字化,而挖掘工作对这一属性关注不足,导致大量数字化相关的思政元素被遗漏。例如,在餐饮数字化运营、酒店智能管理等核心模块中,数字伦理、数据安全意识、技术创新精神等蕴含其中的思政元素未被充分挖掘,直接造成元素体系与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相脱节,无法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未充分衔接行业实际需求,导致元素供给与岗位实际需求出现明显错位[4]。企业在人才招聘与培养中高频提及的食品安全意识、抗压能力、廉洁从业等职业素养,在元素挖掘与融入工作中占比极低。教师群体在挖掘工作中多侧重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传统思政元素的梳理,这种供需失衡使得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难以有效支撑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无法匹配岗位对综合素养的实际要求。
三、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多维度融入路径
(一)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体系
高校教师需以系统化思维重构思政元素挖掘框架,将其与国家要求、行业需求、专业目标、课程内容四个挖掘来源相衔接,形成全面立体的思政元素体系。教师还需建立思政元素动态更新机制,定期结合时政热点事件与酒店管理行业新规政策补充完善元素库,确保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始终与时代发展要求、专业建设进度保持同步。首先,在价值引领维度,教师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酒店管理行业发展史、本土酒店品牌崛起案例等内容中深入挖掘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等思政元素。同时,教师需结合数字化技术在酒店管理领域的发展历程,向学生渗透科技报国的理念。其次,在职业素养维度,教师需聚焦酒店管理行业的核心需求,围绕服务规范执行、运营流程管理、安全风险管控等关键环节,提炼服务意识、诚信品质、法治观念与工匠精神。同时,针对专业中的数字化模块,教师还需重点强化学生的数据伦理认知与创新思维培养。最后,在个人素养维度,教师应贴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从实践项目协作、服务场景挫折应对、行业技能终身学习等具体场景中,挖掘团队协作精神、抗压适应能力与钻研进取品质等元素。
(二)依托三全育人理念全流程融入
1. 全面育人,多维场景渗透
教师需针对不同教学场景设计差异化的思政融入策略,在基础课期间,教师需要以行业认知为核心切入点,向学生融入职业认同教育与行业价值引领;在主干课教学期间,教师需结合运营管理、营销策划等专业核心内容,渗透科学管理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在实践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聚焦技能训练与岗位实操环节,重点强化工匠精神培育与服务规范教育。此外,在课外教学场景中,教师也要通过组织公益服务、开展行业调研等活动延伸思政教育触角,同时借助实训室文化建设、行业榜样事迹宣传等环境浸润方式,实现思政教育在课内课外的全覆盖。
2. 全程育人,阶段递进衔接
教师需遵循学生成长与认知规律,设计阶段性的思政融入重点。大一年级阶段侧重职业启蒙教育,教师通过专业导论、行业认知等课程向学生植入职业理想,夯实专业学生的道德基础;大二年级阶段聚焦专业能力培养,教师需在技能实训、数字化操作等教学环节中融入责任意识与创新精神;大三至大四年级阶段强化岗位适配引导,教师可通过实习实践指导、毕业设计辅导等路径,渗透职场伦理与担当意识。同时,教师要做好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衔接工作,将思政教育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环环相扣的育人链条。
3. 全员育人,多元主体协同
高校需牵头构建“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凝聚多方育人合力。高校层面要强化教师的育人主体职责,将思政教育素养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层面需依托岗位导师带教、真实工作案例分享等形式,向学生传递职业精神与行业规范;家庭层面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社会层面需依托行业协会、榜样人物等资源开展价值引领活动,最终形成全员参与、协同发力的思政育人格局。
(三)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思政元素融合
1.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需以高阶性、创新性为核心标准重塑专业教学大纲,将抽象的思政目标细化为可落地、可评估的具体教学要点。在理论教学板块,教师要结合国内外酒店管理行业发展对比、本土龙头酒店企业成长案例等内容,向学生强调文化自信优势。在数字化教学模块,教师需主动融入数据安全法规、技术伦理规范等思政内容,强化学生的合规意识。此外,学校与教师需协同构建思政教学资源库,系统整合经典育人案例、时政热点素材、行业最新规范等内容,为教学内容优化提供坚实支撑。
2. 创新教学方法应用
教师要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灌输式模式,采用适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特点的多元教学方法。教师可依托教学运营一体化模式,将课堂置于真实酒店工作场景中,通过做中教、学中育的方式自然渗透思政元素。教师也可运用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等方法,设置客户投诉处理、跨部门团队协作等典型场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教师应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在线上依托 MOOC 平台、思政微视频等资源传递理论内核,而在线下教学专业教师可通过技能竞赛、实践操作实训深化学生行为养成,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有机结合。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具备实践性与时代性特征,为此教师需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体系,依托三全育人理念全流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同时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创新促进与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培养具备精湛专业技能、拥有坚定职业信念与强烈社会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晶 , 黄梦雪 , 杜素华 . 知识整合能力视域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机制研究——以酒店客户管理课程为例 [J]. 科教文汇 ,2025(9):145-149.
[2] 王光伟 , 顾蕾蕾 , 龙虹君 . 酒店管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研究——以“酒店客户关系管理”为例 [J]. 科教文汇 ,2025(4):147-150.
[3] 曹宪荣 , 王艳红 . 境外高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施原则——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5,(22):49-52.
[4] 王晶 , 黄梦雪 , 杜素华 . 知识整合能力视域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机制研究——以酒店客户管理课程为例 [J]. 科教文汇 ,2025,(09):145-149.
杨璐,1987 年11 月17 日,女,汉族,山东济宁,硕士研究生,讲师,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