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的思辨性阅读研究策略
陈晓粉 张田丽 刘伊凡
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4715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外国小说育人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重要途径,在外国小说教学中应用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文化隔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外国小说思辨性阅读效果。通过立足现实困境,探究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性阅读有效策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提升。
一、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阅读的实施挑战
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阅读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理解外国小说中蕴含文化内涵困难重重,常停留于表层理解,未能触及文本深层含义。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教学,忽视思辨能力培养。教师习惯采用讲解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质疑、辩证思考机会,思辨空间受限。评价机制偏重结果轻视过程,标准答案导向明显,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解读可能性。
跨文化理解障碍显著,异质文化差异使学生难以进入文本世界,学生难以适应。思辨性阅读缺乏系统指导,学生不清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论证、评价观点,思辨能力培养流于形式。课时安排紧张,外国小说蕴含丰富内涵,需要充足时间消化理解,而现实教学中时间有限,难以开展深入讨论与思辨。学科壁垒阻碍综合思考,外国小说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等多学科知识,但学科间割裂现象严重,学生难以形成跨学科思维。这些困境直接影响外国小说思辨阅读效果,需要探索有效策略应对。
二、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阅读的比较策略
比较策略在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阅读教学实践中具备独特价值,通过不同维度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升思辨能力。此类策略主要包含中外作品比较、主题关联阅读、文化背景差异分析等多种方式。中外作品比较强调从不同国家文学传统出发,探究作品间异同与文化根源;主题关联阅读注重围绕特定主题构建阅读体系,引导学生在相似主题下把握文化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分析则聚焦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宏观层面,探究其对文学创作影响。人物形象对比、叙事手法比较、价值观念碰撞等方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辨意识。这些比较策略本质上是跨文化对话机制,通过设置思维碰撞场景,打破学生固有认知框架,鼓励他们从多元视角考量问题,建构更为开阔思维方式。比较策略能有效克服文化隔阂带来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在熟悉与陌生文化间建立联系,形成更为深刻理解。
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教学为例,实施多维度比较策略促进思辨阅读。将《百年孤独》与托尔斯泰《复活》进行跨文化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布恩迪亚家族与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救赎主题,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人性与社会的审视方式。开展叙事手法比较,将《百年孤独》的循环时间叙事与《老人与海》的直线式简约叙事对照,探究两种叙事方式如何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观念与文化传统的关系。采用人物形象比较法,对比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与《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分析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思考两部作品中呈现的东西方个人成长观念差异。进行主题关联比较,探讨《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主题与《老人与海》中的坚韧主题如何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哲学,引发学生对生存本质的思考。实施价值观念比较,分析《百年孤独》中体现的集体记忆与历史循环观念,与《复活》中的道德救赎理念对照,探究拉美历史现实与俄国社会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
三、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阅读的互动策略
互动策略为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阅读提供全新路径,通过创设多元参与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此类策略包括问题探究型课堂、角色互换体验、辩论式阅读、创造性改写等多种形式。问题探究型课堂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假设、验证等过程深入文本;角色互换体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立场,感受多元视角;辩论式阅读围绕文本争议点组织讨论,锻炼逻辑思辨能力;创造性改写则通过再创作方式深化文本理解。跨媒介互动阅读将小说与影视、戏剧等艺术形式结合,拓展思考维度;协作解读工作坊利用小组协作优势,汇聚集体智慧;跨学科视角解读引入多学科知识,构建综合思维框架。这些互动策略本质上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意义建构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独立思考习惯。
以海明威《老人与海》教学为例,实施多样化互动策略促进思辨阅读。
设计老人坚持捕鱼行为价值何在等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老人精神品质展开探讨,思考作品象征意义。开展角色互换活动,让学生分别从老人、鲨鱼、大海等不同视角重述故事,体验多元立场,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组织老人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老人行为意义,培养辩证思维。实施创造性改写,如想象老人归来后生活,或改变故事结局,思考命运走向。开展跨媒介互动,比较小说原著与电影改编版表现差异,分析不同艺术形式表现特点。引入心理学视角分析老人心理变化,社会学视角探讨小说社会背景,哲学视角思考生存意义等,构建多维理解框架。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统编版教材中外国小说思辨性阅读探究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现实困境提出比较策略与互动策略两大路径。比较策略通过中外文学对照、主题关联、时空交错等方式拓展学生视野;互动策略则通过问题探究、角色互换、跨媒介互动等形式深化学生思考。这些策略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外国小说思辨性阅读完整体系。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思辨性阅读新模式,开发更多实践案例,推动外国小说教学走向深入。期待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创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全面提升,实现外国小说育人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何力 . 高中外国小说思辨性阅读双维教学模式探究 [D]. 长江大学 ,2023.
[2] 吴俊生 .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思辨性阅读实践研究 [J]. 高考 ,2023,(12):96-98.
[3] 邓乐怡 . 统编版高中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探究 [D]. 江西师范大学 ,2022.
[ 本文系洛阳市 2025 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编号:LYKT250100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