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备 - 上 - 评 - 辅”在语文教学中的闭环实施

作者

朱明莉

会宁县新北小学730799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与策略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解析

“教学评一致性”,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三者之间相互匹配、相辅相成。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与预期成果,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而教学评价则是对目标达成度的衡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理念至关重要。它能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方向,避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若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那么教学活动就应围绕诗词意象、诗人情感等展开,评价也聚焦于学生对意境的领悟。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之高度契合,它促使教师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能力发展,确保教学活动、评价方式都围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目标,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探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可从多方面着手。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为例,明确情境任务是关键。教师在“教”之前,需确定学习目标与能力目标,如让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培养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掌握生字新词。为此,教师在导入环节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关古诗词、歌词,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教学评测一体化中,要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与情感体验。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读课文,针对学生回答“为什么作者说小兴安岭美丽”的问题,教师不简单评价对错,而是进一步引导深入思考,从用词、逻辑等角度深入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实现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趣味教学法的运用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发挥独特作用。在教授一些富有韵律的诗词时,将诗词谱上简单的曲调,让学生吟唱。如《咏鹅》,欢快的旋律能让学生快速记住诗词内容,同时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开展精彩活动同样能提升教学效果。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在课本剧表演中,学生为了演好角色,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人物情感,不仅提高了对语文的兴趣,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乐趣 。

小学语文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导入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翠鸟在河边捕食的精彩视频,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翠鸟产生浓厚的兴趣。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视频里那只美丽又敏捷的小鸟是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翠鸟,自然地引入新课。

初读环节,教师先范读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基调。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错误。之后,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苇秆、腹部、衬衫”等词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认读。

理解课文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比如在分析翠鸟外形特点时,让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然后逐句分析描写翠鸟羽毛、眼睛、嘴巴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入微。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像浅绿色的外衣’来形容翠鸟的羽毛呢?”让学生思考比喻手法的妙处,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讲解翠鸟捕鱼动作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描写动作的词语,如“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同时引导学生模仿翠鸟的动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反思

评价功能的发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激励功能犹如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助推器,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尚在形成中。积极的评价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例如,当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真诚的赞扬:“你的想法真独特,语言表达也特别精彩,为你点赞!”这种肯定能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导向功能则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明确的评价标准能让学生清楚知道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在作文评价中,教师详细指出文章的优点,如描写细腻、结构清晰,同时也提出改进方向,如增加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生动。学生据此调整学习策略,朝着正确方向努力,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评价方式的改进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以“比读”为例,虽能激发竞争意识,但也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一些性格内向或朗读水平稍弱的学生,在与优秀同学对比中,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对朗读产生恐惧,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为改进这些问题,应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增加学生自评环节,如让学生写学习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开展互评活动,小组内互相评价作文,促进交流学习。同时,教师评价要全面,不仅关注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如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还可引入家长评价,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的紧迫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与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德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然而,当下小学生德育面临诸多挑战。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使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易受不良思想影响。网络媒体的普及,信息繁杂,部分内容包含暴力、低俗等不良元素,侵蚀着小学生的心灵。

闭环式德育体系构建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闭环式德育体系,需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厘清德育职责。教师应明确自身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目标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德育计划,确保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探索德育优势是关键。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如爱国故事、诚信事迹、尊老爱幼的篇章等。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素材,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熏陶。例如,在学习描写祖国山河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壮美,激发爱国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与反思

教学经验分享

设计精妙的教学导语,如同为课堂开启一扇引人入胜的大门。在教授《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场:“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突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情况十分危急,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样充满悬念的导语,瞬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实例

在教授《墨梅》一课时,起初教学过程较为常规,以讲解诗词大意、分析诗人情感为主。但在课堂互动中,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对诗词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反思后发现,问题在于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改进措施是在后续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资源,播放一段关于梅花生长环境和姿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 重点课题(GS[2023]GHBZ026 )系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