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中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策略研究
孙莹
321324198106273787
摘要:随着建设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安全风险成为影响工程顺利推进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深入探讨建设工程监理中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详细分析各类安全风险类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旨在为提升建设工程监理的安全性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安全风险识别
一、引言
建设工程行业由于其自身特性,如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周期长、涉及工种和人员众多等,呈现出显著的高风险态势。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所带来的影响极为严重。它不仅会导致人员的伤亡,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投资效益。同时,安全事故还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工程监理作为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守护者,在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通过有效的安全风险识别,能够提前察觉工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而采取合理且有效的防控措施,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或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为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建设工程常见安全风险类型
在建设工程领域,安全风险类型多样且严峻。高处作业贯穿建筑主体搭建及设备高空调试等各个阶段,因作业面边缘防护缺失、脚手架搭建不规范、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不当等,使高处坠落风险成为安全事故高发类型。施工现场环境动态复杂,材料吊运频繁、交叉作业常见,物料堆放不稳、吊运绳索问题及人员违规抛掷,致使物体打击风险丛生。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繁多,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复杂,电线电缆易因车辆碾压、雨水浸泡破损,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缺失或电工违规操作,都极易引发触电事故。深基坑开挖、模板支撑体系搭建及拆除等作业环节,因基坑支护方案考虑不周、选用不合格材料或搭建不规范,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坍塌事故,严重威胁人员生命安全与工程顺利推进。
三、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一)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监理人员最常用且最直接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监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观察,检查是否存在诸如临边防护缺失、洞口未有效覆盖等安全隐患[1]。在检查施工设备时,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塔吊的运行轨道是否平整、施工电梯的门联锁装置是否可靠等。同时,密切留意作业人员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违规操作,如在高处作业时未系安全带、动火作业未办理审批手续等。现场观察法具有直观、及时的优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明显的安全问题。然而,该方法对监理人员的专业经验和责任心要求极高。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潜在风险,而经验不足者可能会遗漏一些隐蔽性较强的安全隐患。
(二)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行业标准以及长期积累的工程经验编制而成的。检查表内容涵盖施工现场的各个方面,从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到临时用电的规范要求,从高处作业的防护措施到消防安全的落实情况等。例如,在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时,检查表会明确列出塔吊的基础是否牢固、标准节连接螺栓是否紧固、起升机构的制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等检查项目。监理人员在使用安全检查表时,只需对照检查表中的各项条目逐一进行检查,并如实记录发现的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系统性和全面性,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风险的遗漏。但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检查表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施工工艺的变化以及新出现的安全问题,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以确保其有效性。
四、安全风险防控策略
(一)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观看精心制作的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通过真实、震撼的事故场景,让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2]。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系统讲解安全法规、操作规程以及最新的安全技术知识。对于新入场的工人,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公司级安全教育主要向工人介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等宏观内容;项目级安全教育则结合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规定、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班组级安全教育侧重于本班组具体作业内容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方法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全面、系统的三级安全教育,确保新入场工人能够迅速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的基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应签订详细的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责任。施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要制定涵盖各个施工环节的详细安全操作规程,并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监理单位要严格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规定监理人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类安全违规行为;每周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的各个区域、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细致排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三)强化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如深基坑开挖、模板支撑体系搭建、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深基坑开挖前,组织专业的地质勘察队伍对基坑周边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全面掌握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支护方案应明确支护结构的形式、尺寸、材料规格等参数,并进行严格的稳定性计算和分析。在高处作业时,确保脚手架的搭建严格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横杆步距、连墙件设置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设置有效的防护栏杆和安全网,为作业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3]。监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审查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对未按方案施工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要求整改。
五、结论
建设工程监理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参与方。通过准确识别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等常见安全风险类型,综合运用现场观察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等有效的识别方法,以及采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技术措施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水平,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随着建设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持续改进和创新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建设工程环境,推动建设工程行业朝着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爱萍.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 [J].建设监理,2012, (08):57-59.
[2]杜若飞.工程建设监理安全责任风险研究[D].郑州大学,2012.
[3]谢伟.工程监理安全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0, (19): 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