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杜艳玲 冯瑜 何婷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2161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的教学单位,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水平。本文将站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探究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程;现状分析;路径探究

本文将首先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的意义,分析思政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之后根据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实际,分析目前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质量的方式。

一、思政课程开展的意义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高职思政课程的开展,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变多,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实信息的引导,造成心态与思想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为学生指明自身的奋斗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能够逐步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良好精神,并且马克思主义中辩证的哲学观点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并加以改造。思政课程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人生观,同时能够让学生逐渐具备“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行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获得自身的人身价值。除此以外课程思政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判断能力,能够让学生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信息。目前告知教学中更加强调“工匠精神”,高职不仅需要在技能专业教学中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工匠”,更需要借助思政课程的教育功效培养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城为有技术有担当的专业型人才。思政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间的协同工作能力,让学成具有团队精神与敬业精神。同时思政课程更加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鼓励学生进一步融入到社会实践之中,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课程思政是目前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课程思政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养成协作精神与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思政课程与各专业的衔接,能够实现全员育人、全程鱼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办学准则。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和教师对思政课程的认识片面

一些高职院校在功利性目标的影响下,以思政课程建设为口号,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忽略了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同时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仅通过简单的课程形式模仿、复制进行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会使一些教师把本应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心思花费在搞各种形式化的活动上。同时,还有一部分思政课程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是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自己的工作只是传授思政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思政的认知,而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要讲好思政课程的相关知识,又要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要素,会增加自身的教学负担。因此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思政教师存在思想上消极、工作上应付的态度。

(二)思政课程教学片面单一

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更加专注“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思政课程教学则追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统一,强调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相较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偏向抽象的理论内容和事实性论述。高职院校其本身定位就是培养专业型人才,所以并未注重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较差,往往对抽象的思政知识难以很好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政课程教师未结合学情,在教学中仍然偏重传授思政知识,未能将思政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产生思政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打击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思政课程未能发挥真正的教育效用。

(三)思政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较低

在高职院校中,一些思政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所开展的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一些思政课程教师甚至将思政课程简单地理解为“思政知识点传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满堂灌”模式,以生硬的思政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为主,对思政知识进行说教、传授等简单处理,不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的知识讲授教学过程之中,而且缺乏情境互动交流,很难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程教育的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思政课程建设理念

想要推动高职思政教学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就需要树立争取的教学观念,要将思政知识传授与学生个人素养紧密的集合在一起,重视和完善育人体系的建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加强组织建设能力,要成立专门的思政教学小组,并由学校领导与党委共同组成教育教学团队,对高职院校内的各个专业进行专门的调研活动,将课程思政教师集合在一起,不断完善思政育人体系,同时不断打磨教育教学技巧。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小组需要带领教师进行思政课程理念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水平,帮助教师梳理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带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立足思政课程建设方针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要把思政理论内容讲深讲透讲活,又要从课程教学设计目标出发,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专业学科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家国情怀。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明确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程教育目标,思政教育的深度发展。在教学主体上,要实现由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

(三)强化专业课教师培训

教师是思政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塑造。因此,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思政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高职院校要建立与其他学校的横向合作机制,推动教师跨区域进修和培训交流。同时,学校可以设立课程思政专项资金,在各院系内部试行开展课程“大听课、大调研”活动,让思政教师能够在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本文探究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提升路径,通过分析可知,当前高职院校需要树立良好的思政课程交涉理念吗,同时要制定思政课程的建设方针,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飞,宋伟华,丁天明.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 X+ 课程思政的探索与 实践[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2024(03):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1](2024-04-15).

[3]陈晋,许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 大学学报,2024(03):125.

[4]翟志强.从概念的理论内涵谈课程思政的持续健康发展[J].高教 学刊,2024(19):189

勾志杰,1976.7,女,汉,河北乐亭,本科,乐亭县新戴河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乐亭县名师,乐亭县数学首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