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中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机制

作者

刘尧 胡晓云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1401

摘要:本文聚焦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深入探究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金成为关键问题。通过对两者协同机制的研究,分析当前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存在的脱节问题,如目标设定不一致、信息沟通不畅等。从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信息共享、明确职责分工等方面提出协同策略,旨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乡村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与管理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财政资金;协同机制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离不开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乡村产业项目的财政投入,旨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侧重于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关注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目标;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主要围绕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核算等环节展开。两者在管理目标、流程和方法上存在差异,导致在乡村产业项目中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机制,对保障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的重要性

2.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能够优化资金配置流程。在项目前期,通过共同参与项目规划和预算编制,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预期效益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闲置或浪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及时调整资金使用方案,确保资金高效运转,使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能发挥最大作用。

2.2 保障项目目标实现

绩效管理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绩效指标,财务管理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资金运作和控制。两者协同可以使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目标紧密结合,从资金层面保障项目按照预定的计划推进,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2.3 增强财务透明度

协同机制促使财政资金的收支、使用情况更加公开透明。绩效管理的信息披露要求与财务管理的核算监督相结合,让公众能够清晰了解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增强社会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三、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存在的问题

3.1 目标设定差异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目标通常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政策目标实现,如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而财务管理目标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这种目标设定的差异,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两者难以有效协调,甚至出现冲突,影响协同效果。

3.2 信息沟通不畅

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机制。绩效管理部门在评价资金使用效果时,难以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数据;财务管理部门在资金安排和使用过程中,也无法充分了解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使得两者在工作中相互脱节。

3.3 职责分工不明确

在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中,对于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一些工作重复或无人负责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影响协同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机制构建策略

4.1 完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的制度规范,明确两者的目标、职责、工作流程和协同方式。制定统一的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标准,使两者在制度框架下实现有机融合,为协同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4.2 强化信息共享

搭建财政资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绩效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财务数据与绩效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协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3 明确职责分工

清晰界定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职责范围,避免职责交叉和空白。绩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核算、监督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顺利进行。

4.4 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既懂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又懂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组织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协同工作的要求,为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人才支撑。

五、协同机制的实施保障

5.1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专门的乡村振兴财政资金管理协调小组,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担任组长,成员涵盖财政、农业农村、审计等部门。协调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同机制的建设与实施,定期研究解决协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协同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明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5.2 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构建全面的监督评价体系,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协同工作进行审计,检查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绩效目标是否达成、协同流程是否顺畅等。同时,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社会中介机构和公众监督,增强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根据监督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整改,推动协同工作不断改进。

5.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各部门积极参与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工作。在财政预算安排上,给予协同工作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信息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等工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积极配合协同工作的乡村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扶持,提高各方面参与协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结束语

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中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尽管当前两者协同存在目标设定差异、信息沟通不畅、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但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信息共享、明确职责分工和加强人才培养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应持续关注财政资金管理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优化协同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在乡村产业项目中发挥最大效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支持,助力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 。

参考文献:

[1]张海芳.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探析[J].财经界,2020(29).

[2]刘林林.浅析乡镇财政资金绩效监管[J].财政监督,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