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作者

李忠兰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永兴乡中心学校 674805

引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阶段。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效课堂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

传统语文课堂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内容碎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高效课堂强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其核心特征是学生主动参与、思维深度发展、学习真实发生。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强调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关键,注重通过语言活动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升华,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底蕴,使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征。整体性指各项素养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实践性强调素养形成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发展性表明素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特征决定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注重学生主体实践和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教学内容要从碎片化转向结构化;教学活动要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体;教学评价要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这些转变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与构建原则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效课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目标精准,每节课都有明确可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二是学生中心,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为依据;三是深度参与,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四是真实情境,学习活动设置在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五是多元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素养发展。

基于这些特征,构建高效课堂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有机整合在教学中,避免割裂培养;其次是实践性原则,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再次是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最后是发展性原则,关注学生的持续进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系统思考教学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教学目标设计要精准对接核心素养,避免过于宽泛或狭隘;教学内容组织要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和情境化,强化内在联系;教学活动安排要保证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思维发展;教学评价实施要关注学习过程,发挥诊断和促进作用。这些要素的协同优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效课堂需要采取系统化的策略。首先是教学目标精准化设计。采用"逆向设计"思路,先明确预期的素养成果,再确定评估证据,最后设计学习活动。目标表述要具体可测,如"能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比"学习景物描写"更精准。同时要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便于落实和评估。

其次是教学内容结构化组织。打破传统的知识点罗列方式,以大概念或主题统领教学内容。例如,以"人物描写"为主题整合相关课文和写作训练,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同时要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整合,拓展学习空间。结构化组织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迁移应用。

再次是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创设真实或拟真的语言运用情境,如"校园小导游""故事创编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设计要层层递进,从理解到应用再到创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要注重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平衡,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是教学评价多元化实施。采用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例如,通过朗读录音、写作档案、课堂观察等收集评价证据。评价要注重正向激励,帮助学生认识进步和不足。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反思能力。

四、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环节: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明确本节课的核心素养培养重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准备时要特别注意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

课堂导入环节要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价值。可以采用问题情境、生活实例、视听材料等方式导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要简洁有效,避免喧宾夺主。

新知探究环节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供支架支持,如范例展示、方法指导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巩固应用环节要设计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创意写作、辩论演讲等形式,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展示机会。

总结反思环节不仅回顾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策略使用。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学习日志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收获和疑问。良好的总结能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学习的深度化。

五、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表明,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系统优化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等要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发展为指向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提出的构建框架和实施策略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韩曙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2):100-102.

[2]王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20):48-50.

[3]薛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