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军事建筑遗产价值及军事文化传承浅析

作者

刘燕南 司腾 李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91053部队

1 研究背景

我国军事建筑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金戈铁马的历史记忆,也蕴含着多维教育价值。军事建筑遗产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战争、技术、社会变迁等多维度的记忆,其价值评估需从多维度的记忆,其价值涉及多领域,包括历史价值、政治价值、军事技术更迭见证和建筑艺术成就等。

2 典型军事建筑遗产实例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通过城墙、烽火台、关隘组成“ 线性防御体系”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是冷兵器时代“ 纵深防御” 思想的巅峰之作。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见证了两千年中原王朝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 中华文明连续性” 的实物证据。它还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反映古代“ 以墙制骑” 的战略思想,其关隘设计体现“ 点线结合” 的防御智慧。

重庆合川钓鱼城是始建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核心,凭借“ 山、水、城” 一体防御设计击败蒙古,改变欧亚战争格局。它是“ 山城防御体系”的典范,其军事价值为展示了冷兵器时代“ 地形利用 + 立体防御” 的巅峰,并且对研究山地战具有重要意义。它是“ 弱国抗强敌” 的军事奇迹,其中现存的宋蒙战争遗址、摩崖造像在融合军事防御与宗教文化的同时,兼具军事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外,以“ 血色记忆的沉浸式课堂” 闻名的云南腾冲抗战遗址利用国殇墓园3346 块墓碑构成的“ 小团坡” 方阵,完成对英烈精神的传承。大连旅顺口“ 日俄监狱旧址” 通过复原绞刑架、水牢等场景,沉浸式体验反思战争代价,形成“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的价值认同。福建土楼的“ 传声筒” 与“ 地下通道” 防御系统,结合情景剧,体现了民间力量在反侵略战争中的作用,打破“ 英雄主义” 单一叙事形式,对军事建筑遗产的展示研发出新型模式。

3 军事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

3.1 厉史记忆的物质载体

军事建筑遗产是历史最直观、最真实的记录者,它们以物质形态保存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信息。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的杰出代表,横亘于中国北方大地,它的城墙、烽火台、关隘等建筑,见证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长达数千年的冲突与交融。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戍边将士的艰辛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在长城的某些关隘,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箭楼、城门和防御工事,这些建筑遗迹生动地再现了古代战争的场景,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

3.2 军事智慧的传承宝库

军事建筑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智慧,是古代军事家们战略战术思想的结晶。这些智慧不仅在当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通常采用高大坚固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以及巧妙布局的城门、城楼等防御设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这种防御体系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等因素,既能有效地抵御外敌入侵,又能在战争中为城内居民提供安全保障。其中,瓮城的设计堪称军事智慧的典范,它通过在城门外设置一道半圆形或方形的小城,形成了一个“ 瓮中捉鳖” 的战术空间,将敌人一举歼灭。军事建筑遗产所蕴含的军事智慧,为现代军事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3.3 审美价值的独特体现

军事建筑遗产在满足军事防御功能的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它们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都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例如,长城不仅具有雄伟壮观的气势,而且在建筑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长城的城墙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山峦之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壮美景观。烽火台、敌楼等建筑,造型简洁而实用,烽火台的顶部通常采用锥形设计,既便于观察和传递信号,又具有审美价值。

3.4 文化交流的融合见证

军事建筑遗产往往位于不同文化区域的交界处,它们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历史上,由于战争、贸易、迁徙等原因,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军事建筑遗产作为这种交流与融合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位于新疆的交河故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古代西域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交河故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文化特色,其城墙、城门、民居等建筑都采用了独特的“ 减地留墙” 法建造。交河故城不仅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4 军事建筑遗产的教育意义

4.1 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军事建筑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它们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参观军事建筑遗产,人们可以了解到先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从而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例如,圆明园遗址不仅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圆明园遗址参观,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国家的兴衰荣辱,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4.2 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

军事建筑遗产对于开展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让人们了解国家的国防历史、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旅顺军港是中国近代海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但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旅顺军港都成为了重要的战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今,旅顺军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国防教育基地,人们可以在这里参观海军博物馆、炮台遗址等,了解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历程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4.3 历史教育的珍贵资料

军事建筑遗产是历史教育的珍贵资料,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军事防御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参观西安城墙,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建筑技术和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古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

4.4 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支撑

军事建筑遗产所蕴含的军事文化和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军事文化中强调的忠诚、勇敢、坚韧、纪律、团队合作等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军队中,忠诚是军人的首要品质。这种忠诚的价值观在军事建筑遗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样,军事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古代的战争中,军队需要各个兵种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在军事建筑遗产的建设和防御中也得到了体现,如长城的修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5 结语

军事建筑遗产作为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它们是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军事智慧的传承宝库、艺术审美价值的独特体现以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历史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对军事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让军事建筑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