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吕权忠
湛江市太平中心小学塘边校区 524084
1 导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整本书阅读”策略的出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它引导学生阅读未经删节的完整书籍,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文学的魅力,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教学价值
2.1 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可以沉浸在作品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中,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例如,在阅读《绿野仙踪》时,学生跟随主人公多萝西的冒险旅程,感受奇幻世界的魅力,从而激发对阅读的兴趣。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能够让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热情,逐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欣赏到作者精湛的语言运用技巧,如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人、巧妙的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式。长期的阅读积累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库,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作品中蕴含的积极价值观念,如勇敢、善良、坚韧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在获得精神滋养的同时,主动追求阅读,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2.2 增强文本理解与思辨能力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与单篇短文阅读不同,整本书包含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线索和多元的主题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梳理情节发展的脉络,从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以《三国演义》为例,学生通过对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众多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情节的梳理,能够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忠义、智慧、谋略等主题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此外,对于作品中存在争议的内容,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冒险行为是否合适,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和辩论,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和思辨能力。
2.3 提升语言表达与创新思维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技巧。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语言技巧的熏陶,从而促进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阅读《简・爱》时,学生可以学习到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简洁有力的对话描写,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展现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这些创新思维,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时,学生跟随爱丽丝进入奇幻的梦境世界,感受作者荒诞离奇的想象,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整本书阅读”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巧用小组合作,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难度难免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中的人物、情节、故事内容等进行深入了解,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并形成深刻的认知,促进阅读效果、效率的真正提升。近些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备受师生喜爱,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确保整体学生都能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实现学有所获和进步成长的目的。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时,教师可以选择问题驱动——合作探讨——交流展示——评价反思的阅读流程,实现高效、高质的阅读目的。首先,教师需要以这本书中不同民间故事的特征为参照,将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参与阅读活动,生成探究动机。以《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愚公移山》为例,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愚公坚持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行为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愚公这个人物形象,围绕故事的寓意进行思考。以《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嫦娥奔月》为例,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若你是嫦娥,你觉得奔月后的生活会如何?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立足自己的想象,对嫦娥复杂的心境进行体会、感悟。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驱动学生合作探究文本内容。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不同的学生,鼓励、引导学生立足小组进行阅读,实现问题答案的多元化。以“阅读民间爱情故事所获得的感悟”这一探讨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将自身的阅读心得写下来,然后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补充,共同努力将故事揭示的人生哲理总结出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相应的评价情境,引导学生对阅读活动进行评价。
3.2 拓展延伸活动,提升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不应仅在课内开展,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借助丰富的阅读实践互动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要注意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挣脱校园、课堂的束缚,拉近学生和民间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民间文化的过程中,深入体悟、感受语文的魅力。民间故事不仅包含神话、传说、寓言等故事,其中的一些故事也是民间习俗的反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民俗文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语文实践活动也迎来创新的机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围绕民间故事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将民间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记录自己的创作心得,提升阅读能力。
4 结语
“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合理选择阅读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能够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持续重视并深入实践这一策略,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新轩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 [J]. 教育界 ,2023,(17):44-46.
[2] 张玉梅 . 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12):145-147.
[3] 于玉霞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11):5-7.
[4] 查秀环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与策略探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下旬 ),2023,(0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