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学中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高校学生思想引领路径优化研究
陈博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的当下,高校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有效的思想引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然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引领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引领工作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引起思想上的共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该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是由未满足的需要所驱动的。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优化引领路径,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现状分析
(一)引领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引领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多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内容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成长需求的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未能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阐述,使得学生觉得这些内容与自己无关,难以产生认同感。同时,引领内容更新不及时,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不能满足学生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探索需求。
(二)引领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许多高校在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中,仍采用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对传统引领方式的兴趣逐渐降低。而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方面还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的优势,引领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三)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其思想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实际思想引领工作中,一些高校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例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更关注其物质需求和就业问题;而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更渴望得到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忽视这些差异,会导致思想引领工作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引领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高校思想引领队伍主要由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组成,其中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把握不够准确。在工作中,往往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活动,缺乏对引领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思考。同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引领者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影响了思想引领的效果。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路径优化设计
(一)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筑牢思想引领基础
1. 保障学生基本生活条件。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住宿、饮食环境,合理控制食堂饭菜价格,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2. 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缓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二)满足社交需要,搭建思想交流平台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建立。例如,举办校园文化节、社团嘉年华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2.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鼓励教师主动走进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建立师生互助机制,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认同。
(三)满足尊重需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采用差异化的引领方式。例如,对于有特长的学生,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对于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其克服困难。
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学生在学习、思想、实践等方面的进步和成就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激励方式可以多样化,如颁发荣誉证书、奖学金、公开表扬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2. 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我价值。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做出贡献,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研究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存在引领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引领方式单一、对个体差异关注不足以及引领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通过满足学生的生理与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能够优化高校学生思想引领路径,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验证优化路径的适用性。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思想引领路径。此外,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新模式,提高思想引领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 . 动机与人格 [M]. 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明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23.
[3] 张华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研究 [J]. 中国高等教育 ,2024(3):45-48.
[4] 陈刚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2):56-58.
[
作者简介 ] 陈博(1992-),男,人高职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