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概念下小学语文具身学习的课堂构建

作者

仲锦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215228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具身学习与大概念框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及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概念;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构建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身学习通过将学生的身体感知与学习内容结合,促进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全面应用。通过大概念的引导,具身学习为课堂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1.大概念下小学语文具身学习的理论基础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外界互动和自身经验整合主动建构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理解新知识,身体经验也参与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与课文的实际体验、结合肢体感知与动作,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角色扮演、肢体表达等活动,不仅加深对语言的感知,还帮助学生通过身体动作理解课文情感,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1]。

1.2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则主张知识的获取与使用必须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该理论强调学习应与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促进具身学习的效果。

2.大概念下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构建的原则

2.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在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构建中,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是核心,强调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的兴趣、需求与已有经验展开。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触摸花生、体验剥壳的动作,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实际感知中理解花生的坚韧与无私,进而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这种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提升学习效果。

2.2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要求大概念、教材内容和具身学习活动之间要保持内在联系。在教授“描写景物的手法”这一大概念时,可以围绕不同课文中的描写段落设计具身学习活动[2]。例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剧中的场景,如用肢体语言表现“将”与“相”的对比,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具身体验理解课文中的情感与描写技巧。

2.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强调具身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限于肢体动作和感官体验,还包括触摸实物、角色扮演等形式。以《将相和》为例,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历史情境中体验人物的心理变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还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身体参与,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3.大概念下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构建的要素

3.1学习目标

在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构建中,学习目标应以大概念为导向,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核心语文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授“叙事结构”这一大概念时,目标可以是通过具身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结构,并能将这种结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创作中[3]。在学习《山居秋暝》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诗中的自然景象,身体参与到景物的描写中,从而理解诗句的情感和结构,最终掌握如何在作文中使用恰当的叙事结构。

3.2学习内容

作为落实既定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重要载体,学习内容的筛选与组织应围绕大概念进行,既要选取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也要整合课外相关资源。在“传统文化传承”这一大概念下,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祖父的园子》中的家国情怀,还可以加入传统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英勇故事,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通过具身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化的魅力。

3.3学习活动设计

为保证具身学习的实效性,学习活动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从导入阶段到总结阶段都要有具身活动的安排。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可以在导入阶段设计与闰土捕鱼、捉蟹等情节相关的情景模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闰土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种具身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节,还能通过身体动作加深学生对闰土生活背景和性格特征的感知,从而更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3.4学习评价

新课标下,学习评价不仅应关注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具身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体验感。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小组角色扮演活动中,评价指标可设置为“具身互动效果”,即通过观察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合作与交流,衡量其对情境的理解与互动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反映学生在具身学习中的综合能力。

4.大概念下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构建的实施策略

4.1教师培训策略

基于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扮演的多重身份,在实施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时,教师需接受具身学习理论与大概念教学的专业培训,以便能有效设计和实施具身学习活动。培训内容包括具身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如如何通过身体参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大概念的挖掘技巧,例如如何将“情感表达”作为核心概念贯穿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培训方式可以采用专家讲座、工作坊、课例研讨等形式,通过互动式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2资源整合策略

为保证大概念下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的构建,需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具身学习活动。例如,校内资源如教具、多媒体设备等,可以辅助学生在感官体验上的参与;校外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以学习《穷人》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访问博物馆,通过观察历史文物与贫困时期的真实物品,让学生通过具身感知理解课文背景。

4.3家校合作策略

家校合作策略对于推动具身学习的实施同样不可或缺。家长可以参与具身学习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尤其是在家庭环境的营造上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在学习《丁香结》时,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种植丁香花,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冲突。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具身学习课堂构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深化知识的内化与应用。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整合资源与家校合作,具身学习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与灵活的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湉然.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具身学习情境[J]小学阅读指南.2023(12):20-22.

[2]李志河,王元臣,陈长玉.深度学习的困境与转向:从离身学习到具身学习——兼论一种深度具身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3(10):70-78.

[3]刘玉.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2(3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