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融合举措研究

作者

周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1524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课程,需要学生多练、多听、多说,积累丰富的英语词汇、交流经验,进而成为英语素养高、具备跨文化交流意识的人才。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关联、有效衔接,指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应灵活运用 AI 技术,深化教育改革,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应用场景,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AI 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意义

(一)适应时代需求

AI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为适应科技革命的趋势,企业不仅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也需扩充补充人力资源力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大学英语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学科,加强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能有机整合多学科知识、思维与方法,突破学科壁垒,拓宽学生的思路,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就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跨学科融合教育为学生专业学习打开更多可能性,大学英语教师可基于 AI 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精通英语语言,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学生的成长[1]。

(二)促进教学改革

基于 AI 背景的大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措施。AI 技术与英语跨学科的融合,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打破单一学科学习的限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深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深化专业知识理解。比如,教师可结合艺术学科、历史学科设计项目式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撰写历史文化差异的对比报告,并利用 AI 技术生成虚拟历史人物,让学生与 AI 进行对话沟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英语教师还可利用 AI 智能批改系统、自适应学习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技术赋能 + 学科融合”的新模式,打造个性化、高质量的英语课堂,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提高学习质量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育侧重词汇、语法的机械记忆,很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 AI 背景下的英语跨学科融合,能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英语学习回归真实场景,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和课堂互动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比如,在医学类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 AI 技术模拟病例分析,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讨论治疗方案;在工科类专业的英语学习中,可使用 AI 翻译工具完成技术文档的撰写,使学生了解英语与专业知识的关联,在跨学科情景体验中,实现学用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AI 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融合要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

在 AI 背景下,为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融合,英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并以技术赋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综合竞争力。一方面,英语教师应基于 AI 技术动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行为和兴趣偏好,设计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语言水平和专业背景的跨学科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专业场景的语言应用需求;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可通过 AI 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对话系统技术,给学生提供虚拟情景对话、实时纠错和口语陪练的工具,降低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体验中完成跨文化沟通。

(二)注重学科融合

大学英语教师应立足 AI 赋能的背景,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教学,注重知识的深度关联,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实现学生专业素养、语言能力的同步提升。具体而言,英语教师应以项目或真实问题为驱动,挖掘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整合多学科知识内容,构建跨学科知识链,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保障教学成效。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利用AI 技术手段,搭建跨学科的资源平台,搜集、整合多学科的案例库和教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关联专业数据库、英语语料库,自动生成符合学科特征的阅读材料;利用智能推荐系统给学生推送跨学科学习资源包 [2]。

(三)尊重个体差异

大学英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 AI 技术手段,精准诊断学生学情,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引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一方面,英语教师可基于 AI 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实时追踪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薄弱点、长处,调整学习节奏、学习难度。比如,对于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使用 AI 系统智能推荐挑战性高的跨学科项目;对于学习进度慢且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通过 AI 系统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加强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衔接,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依托AI 技术手段灵活组合跨学科的课程模块,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表、资源清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三、AI 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融合举措

(一)优化跨学科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AI 背景的大学英语教育跨学科融合,需要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与优化课程内容,努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型的英语人才,助力教育改革。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明确跨学科融合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学科特征挖掘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点,构建“需求导向—资源整合”的课程设计机制,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第一,为保证英语跨学科融合的成效,英语教师应在学期初期,通过实地问询和网络问卷的方式,收集、了解各院系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整合、分析有关的课程教学资源,确定课程设计导向。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可利用Zotero 或Evernote 的学术文档管理软件,建立跨学科英语素材库,借助 AI 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标注、分类,再根据 AI 分析结果、收集数据信息,模块化组成跨学科知识内容,将大学英语的每课时教学内容整合成核心语言点、迁移任务、跨学科学习情境,初步完成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的开发 [3]。

第二,当完成资源开发后,大学英语教师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部署线上学习任务,当学生完成特定任务大于一定数值后,AI 智能助手会依据学生的阶段学习成绩,发布后续的学习资源、进阶任务。教师也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ScienceDaily 等网站自动抓取 3~5 个前沿话题信息,组织学生即兴讨论、交流,提升学生跨学科项目的参与度。

(二)创新英语跨学科教学方式

AI 技术的应用为大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依托 AI 技术、跨学科教学活动,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英语知识的热情,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达到事半功倍的英语教学效果。

1.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 AI 技术的一种,能模拟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沉浸在英语课堂。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真实的语言环境,引领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究中,学习、了解英语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英语语言的使用技巧、沟通技巧。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Fresh start》为例,本节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单元核心词汇、句型,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场景,并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多学科知识,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深化学生主题理解,增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强化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

任务一:英语教师可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会议厅”的场景,再组织学生结合课文的“balance academics and social life”观点,使用 VR 语音功能参与辩论活动,轻松、自如地进行辩论实践,发展自身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在准备辩论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能整合、思考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任务二:英语教师可借助VR 设备,引领学生参观校园的各个角落,了解不同场所的位置、功能,融入社会学科的校园社交规则内容,再鼓励学生结合现有知识和新课内容,与智能助手进行对话,尝试询问图书馆位置,或是了解课程注册流程等,以互动对话的情境,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练习日常交际用语,也能提高学生英语素养 [4]。

2. 构建混合式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可基于 AI 背景,打造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支持跨学科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具体而言,英语教师可借助智慧教学平台,上传跨学科的英语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跨学科案例、电子书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在线下环节,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使学生能灵活、高效地学习,促进学生内化、迁移英语知识,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Loving parents,loving children》为例,教师应基于 AI 技术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在课前环节,英语教师可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分享《亲子关系中的文化差异》慕课视频,让学生完成预习测试,并通过 AI 技术自动批改。教师也可使用“ChatGPT”的 AI 工具,生成有关“代际沟通障碍”的讨论问题,提交至平台论坛。同时,教师可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预习测试结果,为其推送文化对比的文章或心理学案例等个性化补充材料,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社会学资料,如“家庭代际关系的演变”等,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正式教学做好准备。

在课堂环节,教师应利用 AI 自动生成与新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并适当融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指导学生分析亲子关系的情感需求。接着,教师可布置小组任务“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母女冲突根源,并结合社会学知识进行阐述、解读”或“扮演父母与子女的角色,解决预设的冲突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借助 AI 技术辅助学生学习,实时生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策略,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结合跨学科知识内容,撰写“建立健康亲子关系的方法”英文短文,阐述自身的观点,并使用 AI 语法纠错工具即时批改学生问题,生成个性化建议,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实施精准化的跨学科教学

为发挥出 AI 赋能大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应先借助 AI 技术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记录学生的学习平台轨迹,如学习时间分布情况、课程访问频率、作业完成情况,基于平台数据信息生成个性化的学习画像,制定精准化的教学方案,以此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Winning is not everything》为例,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通过AI 技术,给各层次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指导。

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需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完成基础的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可提供体育主题的英语阅读材料,通过简化版的文本内容、互动视频和动画视频,减少学生畏难心理,使学生阅读英语的过程,了解体育精神、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加深知识记忆和理解。

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能力水平,使用AI 技术推送进阶的案例资源,如纪录片片段、科学实验视频或历史人物传记,并紧扣课程主题,组织学生根据视频资料展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英文辩论赛活动,使用 AI 记录小组辩论对话,指出学生的不足,为学生的进步指明方向。

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实践,撰写与“Winning is not everything”主题相契合的演讲稿,演讲稿内容要体现出跨学科知识领域,融合科技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学科核心概念。此过程中,教师可借助 AI 功能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支持学生的材料搜集和查阅,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演讲训练。

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也能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促进各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AI 背景的大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实现了教育模式的升级、转型,打破学科之间的束缚,能驱动学生学习、了解多领域知识,发散学生的英语思维,引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抓住 AI 赋能的机遇,加大教学创新力度,通过优化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创新英语跨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精准化的教学活动等措施,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和教育模式,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跨学科学习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雅嫦 .AI 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融合路径探索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08):121-124.

[2] 孙雅晶 . 基于 AI 的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4,38(04):16-19.

[3] 杨婧 . 人工智能在大学生英语个性化学习路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05):224-226.

[4] 吕雯君 . 跨学科视角下人工智能与高校外语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J]. 微型计算机 ,2025,(11):193-195.

[5] 尹慧荣 , 谢颖洁 . 人工智能时代跨学科教学的内涵 , 困境与破解路径 [J]. 教育信息技术 ,2023(9):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