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赫晨 田博雅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艺二校沈北分校  11000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围绕特定主题或议题组织多篇文本进行对比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然而,在传统教学环境下,群文阅读面临着资源获取困难、课堂互动有限、个性化指导不足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创新课堂模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探索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融合的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的融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的交互方式,支持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主动探索、建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阅读材料,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学习理论指出,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信息技术能够创设真实或模拟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文本内涵。此外,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或信息源的过程,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实现阅读资源的广泛连接和共享,为群文阅读提供无限可能。这些理论为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指导着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二、信息技术融合下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构建

基于对四年级语文教学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分析,我们构建了 " 资源整合—情境创设—互动探究—评价反馈—拓展延伸 " 五环节群文阅读课堂模式。在资源整合环节,教师利用数字图书馆、教育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围绕部编版教材单元主题,搜集整理相关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资源,形成丰富的群文阅读资源包。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 " 神话故事 " 单元时,教师可以整合中外经典神话故事文本、神话人物图像、相关纪录片片段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阅读材料。在情境创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创设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通过 VR技术让学生 " 走进 " 神话故事中的场景,增强沉浸感。互动探究环节是模式的核心,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互动白板等工具,开展小组合作阅读、讨论交流,教师通过即时反馈系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评价反馈环节利用在线测评工具、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结果进行多元评价,形成个性化反馈。拓展延伸环节则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将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和创作。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使群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生动、个性化。

三、信息技术融合下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有效实施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群文阅读课堂模式,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首先,教师应提升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各类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学校可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数字资源获取与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技能。其次,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例如,在阅读对比环节,可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帮助学生梳理多篇文本的异同;在讨论交流环节,可使用在线协作平台支持学生实时互动。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如何辨别信息的可靠性。此外,学校应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为模式实施提供物质保障。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更要重视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确保信息技术融合下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有效实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融合下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实践效果

为验证信息技术融合下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实际效果,我们在某小学四年级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采用本文构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群文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阅读测试、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92% 的学生表示更喜欢这种融合信息技术的阅读课;阅读能力方面,实验班在信息提取、推理判断、评价反思等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课堂观察发现,实验班学生参与度更高,互动更为频繁,思维更为活跃。此外,教师反馈表明,该模式使教学更加高效,能够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后主动阅读的时间增多,阅读范围更广。这些实践效果表明,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群文阅读课堂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素养,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工具而忽视深度思考,教师需要加强引导;技术设备故障有时会影响教学进程,需要做好应急预案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总结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融合视角出发,探索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创新路径。通过构建 " 资源整合—情境创设—互动探究—评价反馈—拓展延伸 "五环节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群文阅读教学全过程,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资源有限、互动不足、评价单一等问题。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重塑了师生关系和课堂生态,使阅读教学更加开放、互动、个性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创新。教育工作者应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坚守语文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实践参考,对推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 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 [J]. 课程·教材·教法 , 2018,38(5): 78-83.

[2] 李芒 , 张文兰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9: 156-178.

[3] 张华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语文建设 , 2020(12):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