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华侨文化培育幼儿家国情怀
张芬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幼儿园 广东汕头 515071
一、引言
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通过适宜的教育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实施途径与方式,在幼儿心中从小种下爱国的“种子”,厚植初步的爱国意识和朴素的爱国情感,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与责任感的体现。幼儿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国情怀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华侨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承载着海外侨胞对祖国 神,是培育幼儿家国情怀的宝贵资源[1]。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利用华侨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华侨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华侨文化是指海外侨胞在长期的海外生活中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既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又融入了海外多元文化的特色。华侨文化的核心价值包括爱国爱乡、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和开放包容等。这些价值观念不仅反映了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奋斗精神和文化融合能力。
华侨文化在培育幼儿家国情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爱国爱乡精神能够激发幼儿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讲述华侨前辈们在海外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故事,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侨胞们的爱国情怀。其次,华侨文化中的团结互助精神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以“华侨文化”为载体,致力于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的侨文化园本课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及应用推广价值的华侨文化园本课程体系。
三、基于华侨文化的幼儿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课程实施:
(一)实施途径
1.游戏化课程:趣味化学习与文化传承相互渗透,将“侨批传递”“侨民过番”等多元化体育游戏与侨乡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改编为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开展“侨乡运动会”,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传承侨乡文化精神。
2.“园家社”三位一体的联合活动:参加一年一度的“侨乡文化徒步节”,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并加以推广。与侨乡社区合作,建立“侨乡文化实践基地”,提供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资源,如:制作侨乡美食、学唱侨乡童谣。
3.区域活动课程:自主探究与文化互动明确大区域划分,确定活动目标,确保自主区域游戏活动时长≥1 小时保障。设置“侨文化区”(美工区:设计侨批;阅读区:阅侨批;建构区:搭建老房子等)、“体能游戏设计区”,优化区域划分与材料投放,确保活动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
(二)环境创设
1.创设华侨文化主题墙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创设华侨文化主题墙,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主题墙的设计中,展示侨乡的自然风光、侨胞的爱国事迹、侨乡的民俗风情等内容。例如,在“侨胞爱国事迹”板块中,可以张贴一些著名侨胞的照片和他们的爱国故事简介,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看到和感受到侨胞们的爱国精神。
2.设置侨乡文化体验区
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中,可以设置侨乡文化体验区,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侨乡文化。例如,设置侨乡美食制作区,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一些简单的侨乡本土特色美食,如榨西瓜汁、烤紫菜、菊花茶等;
还可以设置侨乡民俗体验区,让幼儿通过模拟侨乡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舞狮、剪纸等,感受侨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利用园所空间展示华侨文化
除了主题墙和体验区,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园所的其他空间展示华侨文化。例如,在走廊、楼梯间等位置张贴侨乡的风景照片、侨胞的名人名言等;在幼儿园的图书角放置一些与华侨文化相关的绘本和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
(三)丰富课程实施资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强调了幼儿园开发利用本地资源的必要性[2]。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幼儿园进行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1.社区联动:开展侨胞故事分享会
在春节、中秋、清明等大节邀请归国华侨、侨眷进园讲述“华侨旧事”“新侨故事”,邀请侨眷家长或教师讲述侨胞们的爱国事迹和奋斗历程。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讲解,让幼儿感受到侨胞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在分享会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开展“侨乡小记者”活动
鼓励幼儿实地走访参观侨胞故居,采访侨乡老人,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侨乡的历史文化和侨胞们的爱国精神。例如,参观侨胞故居时,可以让幼儿了解侨胞们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为家乡建设做出的贡献;参观侨乡博物馆时,可以让幼儿欣赏侨乡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感受侨乡文化的深厚底蕴。用绘画、录音记录文化记忆。
四、实践案例
(一)“侨乡故事”主题活动
在“侨乡故事”主题活动中,教师邀请了侨眷家长李阿姨来园讲述她父亲在海外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故事。李阿姨通过展示她父亲在海外的照片和信件,生动地讲述了她父亲在海外艰苦创业、积极支持祖国建设的感人事迹。听完故事后,幼儿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李阿姨的爸爸真厉害,他为了祖国做了很多事。”有的幼儿说:“我也要像李阿姨的爸爸一样,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对侨胞的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体育活动《齐心协力送侨批》
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侨批”作为海外华侨与国内亲人之间的重要通信方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情感。通过体育活动“齐心协力送侨批”,让幼儿了解侨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总结:华侨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课程设计、环境创设和日常活动等多种方式将华侨文化 入幼儿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3]。作为幼儿园园长, 我们 和义务深入挖掘华侨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适合幼儿学习和体验的教育内容,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 未 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完善基于华侨文化的幼儿家国情怀培育体系, 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 从华侨文化看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弘扬[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 12-18.
[2] 张华. 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 刘静. 基于传统文化的幼儿家国情怀教育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