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教学的协同模式探索

作者

边清清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

引言: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随班就读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国内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还能促使国家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国家教育投入,为广大残疾儿童家长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小学低年级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在识字教学中,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三观”以及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水平,对其进行“协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低年级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教学的困境

1.随班就读班级内部学情复杂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初始阶段,但由于人数相对较多,且差异性较大,再加之随班就读儿童的特殊性,导致教师难以准确把握班级学情,识字教学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时,准确的教学目标能够让教学保持正确的方向,班级教学目标要考虑到班级学生分层的教学需求,还需要更进一步设计有关特殊儿童的教学目标,但由于班级教师难以掌握智力障碍儿童汉语拼音掌握程度以及识字水平,进而难以精准设定符合特殊儿童的教学目标,给教师班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2.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科学性

为满足特殊儿童教学需求,随班就读的班级教师需在了解特殊儿童的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对目前统编版教材进行适当调整。现阶段由于教学目标的调整,落到实处就是教学内容和材料的调整,从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到特殊儿童间的差异性,再到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性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实际教学障碍,智力障碍的学生对于涉及联想、抽象思考等教学环节是存在困难的。所以对于常用识字教学方法例如换一换识字,即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偏旁部首进行识字,智力障碍的孩子是难以开展识字活动的。

二、小学低年级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教学的协同策略

1.识字教学目标匹配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个性化教育计划需根据每个儿童的独特需求进行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适应这些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特殊需求,因此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还需在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时,应首先从全面评估智力障碍儿童的能力开始,通过这种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在学习中的困难,从而为其制订最适合的学习路径。在实施过程中,需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支持。协同模式下的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要,融合班级所有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初,教师明确普校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的同时,根据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特点和需求。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是一类字需要会认、会读、会写。二类字即学生需要会认、会读。对于智力障碍孩子来说其对于一类字目标的达成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调整为会认、会读,让其回家自行书写不强制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书写任务。在识字教学中拼音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还是要以多认字为主要目的,特殊儿童对于拼音的规则的学习还是有难度的。

2.识字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元化

在简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确保教学目标具体且易于实现,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复杂的概念。通过设置清晰、可量化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把握学习进程,并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学内容的简化也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智力障碍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其在学习中能够获得适宜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简化内容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多感官教学法,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渠道结合在一起,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增强智力障碍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如使用图像、视频、模型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此外,游戏化学习也能够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简化课程教学内容还需要对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应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节奏,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避免他们因进度过快而产生学习压力。通过分阶段推进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帮助这些儿童在掌握每个知识点后,逐步建立起对后续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防止学习中的知识断层。

3.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丰富化

智力障碍儿童存在难以将已有经验和新的知识建立联系、短时记忆中听觉记忆高于视觉记忆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重复学习,提高记忆效果,促进儿童对信息的加工储存。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要系统化,注意螺旋式递进,尤其是复习。在利用绘本识字时可以将学生姓名设定为故事主人公、设定重复故事情节、故事结尾添加惊喜元素等提升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认识和记忆,还应增加教学的情境性以及趣味性,例如"按设计识字"将字融入到情境性段落或文章中帮助学生学习字音、字形、字义。除此之外技术辅助是让通用学习设计相关教学落地的必备条件,也有相关研究证明,儿童在完成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但教师不应完全依赖于技术,要与教学策略灵活结合。例如Kennedy 等人根据通用学习设计模型结合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工具:内容获取博客(Content Acquisition Pod-casts,简称 CAPs),已通过实证证明能显著增加学生分数。通过互联网辅助技术例GraphoGame 游戏教学的儿童能有效提升拼音能力。这款游戏主要用于帮助孩子学习拼音文字中基本的形——音对应规则,掌握拼音的基本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就容易得多。教师应根据该班学生特点深入了解相关的技术应用。

结束语:

概括而言,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智力存在障碍的儿童的偏见,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引导他们敞开心扉,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这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大脑的发育。

参考文献:

[1]吴婷婷.融合教育背景下小学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调查[J].新课程研究,2020(08):9-11.

[2]金佩芳.多维并举方显成效——谈随班就读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6(06):5-6.

[3] 甘增桃. 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