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的结合探讨

作者

王洋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二中学

引言

生物技术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理解生命现象与规律的重要工具;而现代生物科学进展则代表着学科前沿动态,反映了生物技术在实际领域的创新应用。将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有机结合,能够打破教学局限,构建更具时效性与系统性的生物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提升对生物学科的认知深度与应用能力,对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二者结合的路径与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结合的重要性

(一)更新教学内容,保持学科教学时效性

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虽经过系统编排,但受编写与修订周期限制,难以实时反映现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生物技术作为教材中的核心知识模块,若长期与前沿进展脱节,会导致教学内容滞后,无法让学生接触到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应用。将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结合,可将学科前沿内容及时融入教学,如将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中的基因工程知识结合,将合成生物学的创新应用与细胞代谢、遗传规律等生物技术内容关联,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保持高中生物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掌握更全面、鲜活的生物知识。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技术教学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技术原理与操作方法,而现代生物科学进展则展现了技术在实际研究与应用中的创新过程。二者结合能为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前沿的学习桥梁,让学生在理解生物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前沿进展中的研究思路与技术应用,学会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衔接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助力学生未来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生物相关专业的基础,也是衔接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现代生物科学进展与高校生物专业课程、生物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前沿内容,既是高校教学的重点,也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将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结合,能让学生提前接触高等教育阶段的核心知识与行业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为未来选择生物相关专业、进入生物产业领域奠定基础。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结合的核心路径

(一)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

整合教学内容是二者结合的基础路径,需围绕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现代生物科学进展融入生物技术教学模块,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整合过程中,需以生物技术知识为核心框架,筛选与教材内容匹配度高的前沿进展内容,如将CRISPR-Cas9 技术进展融入基因工程教学,将干细胞研究新成果融入细胞分化教学,避免前沿内容与教材知识脱节。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习体验

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二者有效结合的关键,需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具互动性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选取现代生物科学进展中的典型研究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逻辑与研究创新点;采用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围绕某一前沿生物领域(如生物能源开发),结合所学生物技术知识,设计模拟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采用小组讨论、专题报告等方法,让学生主动搜集、整理现代生物科学进展资料,并结合生物技术知识进行分享与探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感,提升教学效果。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习载体

拓展教学资源能为二者结合提供更多支持,需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载体。可利用学术期刊、科研机构官网等渠道,搜集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的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筛选适合高中学生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教学素材;利用线上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生物学科专业网站,获取前沿教学视频、虚拟实验资源,辅助生物技术与前沿进展的教学;还可邀请高校生物专业教师、生物行业从业者开展讲座,分享前沿研究与行业应用经验,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资源接触,深化对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的理解。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分层设计课程目标,适配学生认知水平

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实施过程中需分层设计课程目标,确保二者结合的内容与学生能力相适配。针对基础认知水平的学生,目标可设定为理解生物技术原理与前沿进展的基本关联,能识别前沿应用中的核心生物技术;针对中等认知水平的学生,目标可设定为分析前沿进展中生物技术的应用逻辑,能解释技术创新点;针对较高认知水平的学生,目标可设定为基于生物技术原理与前沿进展,提出简单的创新应用设想。

(二)关联跨模块知识,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技术知识分布在不同模块,如细胞模块、遗传模块、生态模块等,现代生物科学进展也常涉及多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实施过程中需注重关联跨模块知识,引导学生将不同模块的生物技术知识与前沿进展结合,强化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探讨生物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前沿进展时,可关联生态模块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细胞模块中的微生物代谢知识,让学生理解多模块知识如何共同支撑前沿应用。

(三)优化评价体系,保障结合教学效果

优化评价体系是保障二者结合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需改变传统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兼顾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生物技术原理与前沿进展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如通过评价学生对前沿进展的分析报告、模拟项目设计,判断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资料搜集、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通过综合测试、实践报告等形式考查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进展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衔接高等教育与行业需求。在实施过程中,需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等核心路径,结合分层设计课程目标、关联跨模块知识、优化评价体系等策略,充分发挥二者结合的教育价值,构建更具时效性与实效性的高中生物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全艳茹.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生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成才之路,2025,(23):125-128.

[2]阿布杜萨塔尔·图拉普.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创新探究[J].成功,2025,(22):103-105.

[3]刘永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J].学周刊,2025,(2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