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
吴皆玲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马前水小学单位邮编:068451
引言:如何为小学生减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作为一次积极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在“双减”背景下存在目标单一并且固定、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分层设计问题,需要教师立足于“双减”探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一、小学语文作业在“双减”背景下的设计现状
(一)目标单一并且固定
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将目标集中在记忆、理解上,例如背诵古诗词、默写生字等,整体的目标相对单一并且固定,缺少变化,与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不相符,主要体现在作业设计中缺少分析、评价、创造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1]。尤其是“双减”政策颁布后,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出现了形式化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第 点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认为考试成绩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导致其在设计作业时以巩固课本知识、应对考试为主要目标,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过于狭隘。第二点是教师对于“双减”与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与层次。
(二)作业形式单一
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主要是书面形式,具有单一性特点,例如练习题、作文等,缺少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对于学生而言完成作业的过程比较枯燥,兴趣低,导致其不爱写作业,影响语言学习积极性,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古诗三首时(《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常见的作业形式是古诗背诵,学生课后机械地记忆,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及人物情感,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三)缺乏分层设计
小学语文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往往根据教材要求、教学大纲进行设计,作业的内容及形式相对固定,全班同学的作业相同。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作业设计时如果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及任务均相同,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 部分学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作业,教师为学生布置了相同难度的阅读理解作业,基础好、能力强、课堂上掌握了全部内容的学生完成作业毫无压力,没有得到更多锻炼。而基础差、能力弱、课堂上没有跟上进度的学习完成作业时感觉很难,容易感受挫败,打击其积极性。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素养型作业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深刻解读“双减”政策,设计素养型作业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了解新课标中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及内涵,结合“双减”的具体要求进行作业目标的科学设计,既要保证作业的设计质量,又要确保作业的量符合减负要求,旨在通过有限的作业、优化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2]。教师需要平衡记忆、写作、阅读、思考、分析、实践等多个素养目标之间的比例,在进行作业设计之间先全面调查学生的学情,对于作业的实际需求,喜欢哪些类型的作业等,并且准确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精准把握作业设计的尺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作业目标,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例如《花的学校》作业设计,除了让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外,还需要学生分析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样使用的好处是什么,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感受修辞方法的使用特点,积累优美语句。
(二)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3]。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布置创意绘画作业,让学生再次通读全文,并找出文章中用于描绘景色的主要语句,然后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文章描绘的水泥道画出来,并在画作旁用文字将主要的画面内容写出来,通过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融合一方面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一方面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自然观察类作业,课上学习的文章以秋天为背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从春、夏、冬三个季节中选出一个,按照文章的结构与形式写一篇自然观察记录,介绍自己回家常走的路有哪些特点,用文字描述其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色,以此建立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例如课堂上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为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设计基础层作业,让学生抄写文章中的生字词,并标注拼音,重新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各个段落的内容,能够简单阐述文章的脉络。为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设计提升层作业,例如选择“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让学生找出其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锻炼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计拓展层作业,例如了解文章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究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问题,然后用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阅读文章后获得的感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目标单一并且固定、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分层设计三个问题,需要教师深入解读“双减”政策,从问题出发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量,推动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探究[J].名师在线,2025,11(01):39-41.
[2]赵远航.“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贵州教育,2024,(11):70-72.
[3]陈秋杭.“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与创新实践探究[J].名师在线,2024,(2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