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

作者

江俊霖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6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坚定政治方向、把准学情特点、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以目标设置、内容整合、方法选取等为抓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育价值。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性

加强法治教育,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1] 在此阶段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育法治素养尤为重要。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能够为其提供更加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支撑,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构建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和法律认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程内容有助于奠定法治认同基础,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内涵,增强对法治的敬畏感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这不仅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公民素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法治化路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将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贯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形成有机整体,推动学生的知识学习向价值内化转化。

(二)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内在统一性的理解,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其次,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性渗透,塑造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法治信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范式,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同时,为其终身法治素养奠基。同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系统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有利于建立起权利义务辩证统一的认知模式,明白权利义务与道德责任的统一,培养学生理性决策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培育其道德修养与健全人格核心素养。

(三)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部分未成年人因法律知识匮乏、规则意识淡漠而误入歧途。例如,网络不良信息侵蚀、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等现象,凸显未成年人亟需通过法治教育建立行为边界意识。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含的公平、正义、权责统一等理念,可帮助学生建立理性思维框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学,通过案例解析、情境再现、情境模拟等方式,使抽象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化的行为准则,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使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学生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导向,使学生理解个体行为与社会法治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法治权威的敬畏,为成长为具备法治思维的新时代公民奠定基础。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策略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更好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做社会主义法治坚定的捍卫者。[2] 为此,需从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层面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行优化提升。

(一)优化设置目标,增强融入的精准性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首先要明确目标,以目标指引方向。一方面,要明确目标定位,以教材内容为基,优化教学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既强调法治,又强调德治,这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在“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大层面中蕴含的法治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增强教学目标在这三个层面的针对性。厘清三大层面之间的联系,在目标设置中体现出层次与梯度,将对学生德行的培育与对法治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应当立足核心素养,强化学生法治认同。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政治方向,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的先进性与优越性。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育价值,强化法治认同目标,增强学生对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认同,进一步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挖掘整合内容,提升融入的契合度

教学成效离不开教学资源与内容这一支撑。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法治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这需要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前充分了解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以及讨论的焦点,以此为出发点寻找能够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契合的教学素材。并根据将教材内容与教学素材,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欲,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挖掘,最终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当下时政热点增强法治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这要求教师所选的教学素材要紧扣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讲话以及依法治国带来的成果。结合教材内容、联系教材知识点,对这些具有权威性与时代热度的材料进行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于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三)探索多样方法,提高融入的趣味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讲授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但学生仅靠听讲难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由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方法。在情境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由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性过强,这要求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度高并且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境素材,使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激发学生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兴趣,感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魅力所在。在案例教学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将真实案例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以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这要求教师在选取案例时不能虚构编造案例,需要选用真实发生的、具有实效性的案例。在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的空间与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案例中挖掘和分析法治元素,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佘书芬 . 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中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 ( 思想政治 ) 教材解析 [J]. 人民教育 ,2022,(11):13-16.

[2] 符成彦, 邓斌.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J].中国高等教育 ,2023,(23):34-37.

作者简介:江俊霖(2001.6—),女,汉族,四川省自贡市,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