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刘明超
遵化市铁厂镇中学 064200
引言
初中数学课程兼具严谨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传统 “灌输式” 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困境,难以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迁移能力。而情境创设法通过构建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巧妙结合,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降低认知负荷,成为落实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理念的温暖路径。本文基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深入探讨情境创设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情境创设法的理论基础与核心价值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诞生于特定情境,并通过在情境中的应用得以巩固。情境创设法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激发学习动机: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温柔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例如,在 “概率初步” 教学中,以 “校园抽奖活动” 为情境,学生能直观感受随机事件的特点,主动投身于概率计算方法的探究中。
促进知识迁移:情境化任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中,通过 “绘制校园地图” 任务,学生需整合地理方位、比例尺计算等知识,从而深化对坐标系的理解。
培育核心素养:情境中的合作探究能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而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则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就像在 “三角形三边关系” 教学中,通过 “设计最短路径” 任务,学生需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情境创设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2.1 生活化情境:从现实问题切入,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结
生活化情境需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从中提炼数学问题。例如,在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 教学中,可设计 “家庭水电费计算” 情境:
情境描述:某家庭每月用水量不超过 10 立方米时,水费为 2 元 / 立方米;超过 10 立方米的部分,水费为 3 元 / 立方米。若该家庭某月水费为 35 元,求用水量。
实施步骤: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水费分段计费规则,逐步建立数学模型;
组织小组讨论,共同列出方程并求解;
拓展延伸:设计 “阶梯电价计算” 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分段函数概念。
效果分析: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轻松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2.2 游戏化情境:通过互动游戏,提升课堂参与度
游戏化情境需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规则,例如在 “同类项合并” 教学中,可设计 “卡片配对” 游戏:
情境描述:将写有 “3x”“5xy”“-2x”“-3xy” 等代数式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找到 “同类项” 并完成配对。
实施步骤:
学生随机抽取卡片,认真观察代数式特征;
开展小组竞赛,比拼配对速度与准确性;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同类项定义,并设计变式练习帮助巩固知识。
效果分析:游戏化情境能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操作,学生在紧张又欢乐的竞争氛围中深化对同类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2.3 问题链情境:通过层层设问,引导深度探究
问题链情境需围绕核心知识点设计递进式问题,例如在 “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学中,可构建以下问题链:
问题 1 :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伸缩门、篱笆),它的边与角有什么
特别的特征?
问题 2 :通过测量与计算,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猜想是否成立。
问题 3 :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其余的角会如何变化?它原本的性质是否依然成立?
实施步骤:
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收集数据;
小组讨论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尝试进行证明;
教师引入反例(如菱形、矩形),引导学生区分一般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差异。
效果分析:问题链情境能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逐步过渡到理性推理,在一步步探究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4 多媒体情境:利用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情境需结合动画、仿真实验等工具,例如在 “函数图像变换” 教学中,可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情境描述:展示函数 y=x2 的图像,通过拖动参数 a、b、c,让学生直观观察
图像的平移、伸缩与对称变换过程。
实施步骤:
学生认真观察动画,详细记录图像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函数变换公式,并设计练习题帮助巩固;
拓展延伸:探索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的图像变换规律。
效果分析:多媒体情境能将抽象的函数关系可视化,帮助学生轻松突破认知障碍,同时在观察与总结中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境创设法的实施原则
真实性原则: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或社会实际,避免使用虚构或脱离现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适度性原则:情境难度需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过于复杂让学生望而却步,也不能过于简单失去探究价值。
开放性原则:情境任务应留有充足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结语
情境创设法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情境,能有效点燃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核心素养。教师在实践中,需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生活化、游戏化、问题链、多媒体及跨学科等策略,同时严格遵循真实性、适度性、开放性与反馈性原则,从而实现 “寓教于乐” 与 “学以致用”的双重美好目标。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索情境创设法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创新路径,让数学课堂焕发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及策略分析[J]. 宋庆燕. 数理天地( 初中版 ),2024(23)
[2]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探究[J].吴总和.家长,2024(23)
[3]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问题设计 [J]. 刘春艳 . 辽宁教育 ,2024(15)
[4]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 [J]. 胡燕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06)
[5] 创设情境式任务促进初中数学整体教学 [J]. 祖立桃 . 辽宁教育 ,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