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能灌溉系统在风景园林中的精准控制与节能效果研究

作者

潘健 任俐霜

1.310229198103194016 2.410303198403041025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风景园林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质量的功能,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然而,风景园林的灌溉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操作,存在灌溉时间不准确、灌溉量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也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长质量。

智能灌溉系统的出现为风景园林灌溉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环境参数,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灌溉设备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园林植物的需水规律和环境变化,精准地调整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因此,研究智能灌溉系统在风景园林中的精准控制与节能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灌溉系统的精准控制技术

1.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

传感器是智能灌溉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风景园林土壤和气象环境参数。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气象站传感器等。土壤湿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为灌溉决策提供关键数据。通过将传感器布置在园林不同区域,可以获取不同位置的土壤湿度信息,从而实现对灌溉的精准控制。

气象站传感器可以监测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气象参数。这些气象数据对于灌溉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园林植物的需水量会增加,此时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气象数据自动调整灌溉量。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发送到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

2. 自动化控制算法与策略

智能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算法是实现精准控制的关键,涉及多学科交叉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等。基于规则的控制算法结构简单、响应迅速,通过设定土壤湿度阈值、气象参数条件等触发灌溉动作,例如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启动灌溉,达到上限时停止灌溉,适用于环境变化较小、管理要求不复杂的场景。模糊控制算法则引入模糊逻辑推理机制,能够处理复杂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关系,具备较强的鲁棒性与适应性,尤其适合应对天气突变、微气候差异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PC)是一种基于数学建模与动态优化的先进控制策略,它综合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蒸散模型以及实时气象数据,对未来一定时间窗口内的水分需求进行预测,并据此优化灌溉调度方案,提升灌溉的前瞻性和系统能效。此外,部分系统还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以进一步提升决策精度和自适应能力。通过采用上述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算法与策略,智能灌溉系统不仅提高了对风景园林灌溉过程的精准控制能力,也显著提升了整体的运行效率、节能性能与管理水平。

二、智能灌溉系统的节能效果评估

1. 节能原理与机制

智能灌溉系统的节能原理主要基于精准控制与水资源的高效优化利用。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参数(如气温、风速、光照强度等)以及植物蒸散需求,结合数据分析算法,准确判断园林植物的实际需水量。通过精准调控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有效避免传统灌溉方式中常见的过度灌溉和灌溉不足问题,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泵水、输水及喷灌过程中的能耗。此外,系统可集成电力调度模块,依据电网峰谷电价政策,在用电低谷时段自动执行灌溉计划,显著降低电费支出。同时,通过对水泵、阀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调节,优化压力与流量匹配,提升设备运行效率,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该机制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率,也为风景园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节能效果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评估智能灌溉系统的节能效果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节水率、节能率、灌溉效率等。节水率是指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后节约的水资源量与传统灌溉方式用水量的比值;节能率是指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后降低的能耗与传统灌溉方式能耗的比值;灌溉效率是指灌溉水被园林植物有效利用的比例。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智能灌溉系统的节能效果。例如,某城市公园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后,经过一年的运行监测,节水率达到了 30% 以上,节能率达到了 20% 以上,同时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这表明智能灌溉系统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三、智能灌溉系统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挑战与发展趋势

1. 应用挑战

尽管智能灌溉系统在风景园林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智能灌溉系统的初期投资成本较高,包括传感器设备、控制系统、灌溉设备等的购置和安装费用,这对于一些资金有限的园林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智能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果维护和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故障,影响灌溉效果。智能灌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突发情况。

2. 发展趋势

随着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灌溉系统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智能灌溉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方面,智能灌溉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园林植物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灌溉策略。

集成化方面,智能灌溉系统将与园林的其他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园林管理的整体效率。网络化方面,智能灌溉系统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园林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灌溉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

结论

本研究表明,智能灌溉系统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和显著的节能效果。通过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算法,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根据园林植物的需水规律精准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溉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尽管智能灌溉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智能灌溉系统将在风景园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海涛 . 传感器网络在精准灌溉系统中的自动调控研究 [J]. 南方农机 ,2025,56(07):168-171.

[2] 张莹 , 张光耀 , 王绪东 . 智能灌溉系统在市政园林中的应用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5,(04):139-141.

[3] 黄佳敏 , 徐斌 , 余江勇 . 智能灌溉系统在园林中的关键技术探讨 [J].智能城市 ,2021,7(23):22-23.

[4] 郭琦 . 园林景观灌溉系统的节水与智能化设计研究 [J/OL].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9)[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