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试论媒体融合时代提高报社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措施

作者

黄仁发

邵阳日报社 422000

引言

媒体融合时代,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深度交融,重塑着新闻传播的生态 [1]。报社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受众分流、传播方式革新等新形势,新闻采编工作的环境与要求也随之改变,这一时代背景对报社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提出了全新且更高的挑战。

一、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特征

1. 内容生产多形态化

新闻采编不再局限于单一文字形式,而是呈现出文字、图片、音视频、H5 等多形态协同生产的特征。这种转变要求采编过程需兼顾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实现内容的差异化适配,以满足不同平台受众的接收习惯,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2. 传播流程即时化互动化

采编流程从传统的线性发布转向即时性生产与互动式传播。新闻线索获取、内容采制、发布反馈形成闭环,记者需在采集中同步跟进信息动态,通过平台与受众实时互动,根据反馈调整内容方向,增强新闻的时效性与参与感。

3. 资源整合跨界化

采编工作突破媒体内部边界,呈现出跨领域资源整合的特征。需联动技术、运营、用户等多方资源,将数据、技术工具与新闻内容深度融合,同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内容生产,形成开放协作的采编生态,拓展新闻的覆盖维度。

二、当前报社新闻记者采编现状

1. 传统采编思维惯性明显

多数记者仍延续单一文字采编的思维模式,对多形态内容生产的认知不足,缺乏对不同媒介特性的系统把握,在内容转化与平台适配方面能力薄弱,难以适应融合环境下的多元化传播需求。

2. 技术应用能力存在短板

记者在采编中对新兴技术工具的运用较为有限,如数据可视化、短视频剪辑、直播设备操作、AI 工具应用等技能欠缺,导致难以高效完成融媒体内容制作,技术赋能采编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制约了新闻产品的创新表达。

3. 协同采编机制尚未完善

记者在采编过程中与技术、运营等岗位的协作较为松散,缺乏常态化的联动机制,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内容生产与传播推广衔接不畅,难以形成采编合力,制约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

三、媒体融合时代提高报社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措施

1. 丰富报社新闻记者采编形式

丰富采编形式是媒体融合时代提升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能打破传统单一模式的局限,让新闻呈现更立体多元,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增强作品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促使记者更主动地适应融合环境,拓展采编思路与方法。

报社可组织记者开展 “融媒体采编工作坊”“AI 梦工坊”,要求记者在采写文字稿件的同时,同步拍摄新闻现场的短视频和图片,制作成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融媒体产品。例如,在报道社区活动时,记者除了撰写新闻稿,还要用手机拍摄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剪辑成 1 分钟左右的短视频,配上简洁文字说明,与文字稿一同发布在报社的 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呈现新闻,提升传播效果 [2]。

2. 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责任意识

专业技能是记者完成采编工作的基础,责任意识则决定着新闻的质量与导向,二者相辅相成。强化专业技能能提高记者采写的精准度与深度,提升责任意识可确保记者坚守职业道德,维护新闻真实性,在媒体融合时代为受众提供可靠信息。

报社可定期举办 “采编技能提升训练营”“融媒讲堂”,邀请资深记者和编辑围绕新闻采写技巧、事实核查方法等进行授课,并设置模拟采访环节,让记者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建立 “新闻质量责任清单”,明确记者在采编各环节的责任,如采访需多方求证、稿件发布前要进行三级审核等,对因责任缺失导致的新闻失误进行通报批评,以此强化记者的责任意识。

3. 培养报社新闻记者融媒思维

融媒思维要求记者打破传统媒体的思维定式,以整体视角看待不同媒介的特点与优势,实现内容在多平台的有效适配与传播。培养融媒思维能让记者更好地把握媒体融合规律,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新闻产品更符合新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

报社可安排记者参与跨部门的融媒体项目,与技术、运营等岗位人员合作完成新闻策划与传播。比如,在策划一场科技展会报道时,记者需与技术人员沟通,确定适合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科技亮点,与运营人员商议不同平台的发布时间与推广方式,通过实际参与全流程,让记者理解不同媒介的特性,逐步形成 “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分发” 的融媒思维。

4. 提高报社新闻记者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政治方向与价值立场。在媒体融合时代,提高政治素养才能确保记者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保持清醒判断,准确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新闻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报社可定期组织“青年理论学习沙龙”,系统学习最新的政治理论成果、中央及地方重要政策文件以及新闻宣传领域的具体工作要求,邀请党校的政治学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媒体人进行深度解读,结合新闻采编实例剖析理论内涵与政策导向。要求每位记者结合自身负责的采编领域撰写详细的心得体会,重点分析如何在具体报道中精准体现政治要求。比如在报道经济政策时,不仅要解读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实施路径,更要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政治内涵、战略意图以及对民生福祉的长远影响,通过反复推敲报道角度与表述方式,确保报道不出现政治性偏差。同时,建立心得体会交流机制,选取优秀案例在内部进行分享讨论,让记者在持续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策解读能力,使新闻报道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对报社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协同推进。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措施的有效落实,报社记者的采编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形势,生产出更多优质的新闻作品,为报社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帅丹 . 如何在媒体融合时代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质量 [J]. 传播力研究 , 2024, 8(13):73-75.

[2] 靳小丽 .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工作创新途径 [J]. 中国报业 ,2024(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