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融”出全能型记者的方案与实际应用思考
董霞
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引言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深刻重构新闻传播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这种融合不仅是传播渠道的整合,更是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媒体生态的系统性变革。在技术、受众、传播模式的三重变革背景下,传统单一技能型的记者已难以适应全媒体传播需求,“全能型记者”成为媒体转型的核心人才支撑。记者需要在时代、行业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完善个人能力,强化基础技能、专业素养,同时学习现代化科技技术在新闻采集与采访中的应用方式,用个人强大的专业能力制作受众喜闻乐见的新型新闻,促进媒体机构的长远发展。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全能型记者的核心能力模型
(一)扎实的基础技能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不仅需要具备新闻采编评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多媒体内容生产技能。许多新媒体新闻都以图片、视频形式呈现,记者在制作多平台新闻时,需要具备摄影能力、短视频制作能力、配音能力、数据可视化技能等,才能够根据传播平台的特性制作适应性的新闻消息,优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拓宽新闻的传播路径。在拍摄新闻素材时,记者需要应用移动信息设备、运动相机、无人机、摄影机等多种不同的摄影设备,这也意味着记者应当积极学习不同拍摄设备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根据新闻的拍摄需求、场景选择合适的设备记录素材。另外,短视频制作、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也属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全能性记者的基础技能,因为记者需要考虑到受众的喜好、需求以及新媒体平台支持的新闻形式,制作短视频、虚拟现实场景,能够让新闻的视听冲击感更强,更符合新时代受众的新闻观看习惯[1]。
(二)创新性融合能力
当下大部分新闻机构都会将制作的新闻消息通过多元化媒体渠道传播,记者需要具备跨媒介的叙事能力与全媒体思维,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用户需求设计差异化的内容表达形式。这要求记者能够深刻领悟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中心原则,对平台用户的浏览习惯、观看喜好进行深度调研,注重内容的开放性、共享性与时效性。媒体融合时代中,用户对新闻传播的互动性要求较高,记者还需要具备新媒体的运营、用户的连接能力。全能型记者不再是新闻的内容生产者,而是新闻内容的运营者,其需要了解不同平台用户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及选择在传递信息、传播内容的同时,抛出互动性话题或引导用户使用互动性功能,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满足受众的互动需求。
(三)良好的专业素养
新媒体的发展构建了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中有海量的消息、资讯。全能型记者作为专业的媒体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自身的价值判断力、政治鉴别力对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全能型记者不仅需要在自身自作新闻的时候筛选素材、甄别新闻信息的真假,还需要在了解社会舆论的过程中,运用新闻真相对舆论进行正向的引导,构建和谐、和平的社会环境。有部分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全能型记者在报道时需要传递专业性的数据、概念与观点,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驱使全能型记者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性强的未知领域,通过跨界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 [2]。
二、媒体融合“融”出全能型记者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
媒体机构需要以全能型记者的核心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常态化的培训体系。媒体机构需要客观评判记者的能力短板,结合岗位需求为记者制定差异化的培训方案,让记者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强化个人能力,解决能力短板,展示记者的全能型优势。在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媒体机构不仅需要为记者设定线下课程,还可以开拓线上学习平台,让记者在闲暇的工作时间,通过线上课程掌握新媒体新闻制作技能。在培训体系制定完善之后,媒体机构需要公开不同课程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让记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参与,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搭建实战化演练平台
实战演练是促进记者将学习的知识内化的有效路径,媒体机构可以设计创新性项目、实践演练项目或组织记者参与重大报道的实践工作,让记者可以在不同的实践环境内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比如:媒体机构可以与其他机构联合举办“新媒体产品设计竞赛”,让记者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开发融媒体新闻产品,不断创新新闻的形式,将更多的现代化科技技术应用于新闻的呈现与制作中。再比如:新闻机构可以组织多名接受过培训的融媒体中心记者参与重大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将新闻制作成短视频、专题片,并运用直播技术同步传递新闻消息。这样的实践任务能够驱使记者持续学习、自主学习,并将培训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促进记者向全能型记者发展[3]。
(三)构建赋能支撑体系
1. 强化技术、设备支撑
全能型记者的能力展现需要有现代化设备与技术的支撑。媒体机构需要搭建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为记者配备无人机、移动直播工具、运动相机以及VR 设备等,让记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应用现代化的设备,不断挖掘、开发现代化设备的功能,降低全能型记者的技术应用门槛。
2. 加强团队协作
新闻报道的制作需要记者、编辑、摄像、主持人等多岗位工作人员的协同参与,媒体机构在培养全能型记者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规则引导、培训教育加强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媒体机构可以根据不同新闻的制作需求,组建跨职能的项目团队,实现内容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充分应用与统一指挥调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全能型记者培养需要持续迭代和动态调整。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将面临更深层次的变革。记者需要从“全媒体”向“智媒体”能力跃迁,掌握人机协作、智能传播等新技能,媒体机构应当重视记者的能力培养、思维教育,以全能行记者的核心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培训方案,重塑记者的职业理念、能力结构,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全能型记者队伍,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原文钊 . 融媒体时代全能型记者培养路径探索 [J]. 中国报业 ,2025,(07):184-185.
[2] 张 俊 霞 . 媒 体 融 合 如 何“ 融 ” 出 全 能 型 记 者 [J]. 中 国 报业 ,2022,(12):42-43.
[3] 林朝丰 . 融媒体背景下全能型记者培养路径探析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2(22):160-162.